星期日, 12月 30, 2007

示範單位

六月,惑仁仍未正式畢業的時候,參加親中大報的交流流團到了北京,上了一系列勞什子「國情班」,懷念去年夜遊北京,驚嘆天子腳下自有不凡味道,婉惜同一個地方因為奧運、因為種種原因,早已面目全非。

說回正題,每天緊湊的國情班,說的大都是贊頌一國兩制等的空話,本來惑仁對畢業後還要上課早已大為不滿,正思考逃離傳大的課室後有什麼搞作之際,忽然看見power point投影的,是「一國兩制原想應用在台灣」,講師說,現在香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對台灣著實起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那時,早已當這些廢話是唧不出人半點笑容兼凍死廿隻北極熊的冷笑話;今日,在有線看到人大否決2012雙普選(或at least是單普選),更覺得是一個欲哭無淚的黑色幽默。

到底,我們可以向台灣示範甚麼?

看,我們有北水,阿爺收放自如,你有無吖?
看,我們普選要阿爺批準,你有無吖?
看,我們的「經濟成就」,即使工廠生產的盡是低技術低品質的產品,但GDP不出幾年便會超英趕美,你有無吖?

台灣嘛,單是一個陳水扁,己有夠煩的了…再加上綠營玩弄法治,搞得民不聊生,你說,香港不是示範單位是甚麼?一人一票選頭鴨子上台,又有甚麼好?

但,台灣再不堪,人民卻總可以抱有希望——仆你個街,下次選第個上去——人民,就是有這個權利。

香港,到底憑甚麼做示範單位?

星期六, 12月 22, 2007

濕地公園



我完全唔覺得幅圖同「訪客中心」有關係。



咁好環境,悲咩情?



濕地公園竟有荷花…



蒼鷺



又係蒼鷺



招潮蟹(乸)



招潮蟹(公)



彈塗魚



北極狐(冬)



北極狐(夏)

[深宵白日夢系列]哭問

很清晰的。

那夜,不知怎的,被一切一切壓得透不過氣,就只想大哭一場。

抱著你,你卻對我說,只追求快樂,只喜歡快樂的人。

而我,甚麼也沒權過問。



我知道,我再也沒權利哭。

星期四, 12月 06, 2007

創意政府 vs 由膠你政府

陳寧看過了由新加坡政府的一段短片,看到片中政府官員「rap」出該國好處,大嘆香港政府不如人家創新。



是的,我們的政府就只會心繫膠國加始終有你,再來就是唱好基本法(一套法規也可用歌來「唱好」,想一想,倒也很有創意)。

但細心想想,我們是不是真的想文革曾同聖誕權以電腦key埋一齊「對rap」jingle bell?想一想,香港大概真的不及新加坡政府「有創意」,甚至不如人家「有作為」,但當看到由林忌填詞的《福佳》點擊率勁爆的時候,惑仁真的不敢想像在新加坡整一首rap福佳版的後果。



一個成功的政府要做的,不是創意澎湃地施政,更不是處處以為人民著想之名(”We classify media to give you a choice”),去證實自己的大有為,以至體驗家天下的世襲權力。

我們需要的,其實並不是一個充滿創意、大有作為的政府,而是一個「由膠你」——至少容許餐廳東主以「本店禁煙」作招徠、容許低收入人士以低於市場價格吸引僱主給自己機會、容許社會上任何人士大罵政府福佳而不會被告誹謗——的政府,有時候,我們永遠只能看見旁邊美好的事物,而忘了珍惜及捍衛我們擁有的一切一切。

星期六, 12月 01, 2007

再談天水圍

馬會在天水圍設立投注中心,為當地人提供大量職位,雖然馬會明言,不會優先考慮聘用天水圍居民,但可以預見的是,會老遠在天水圍上班的,多是當地居民。馬會這一行動,即時令批評該區欠缺就業機會的人「無聲出」,也令政府當局大鬆一口氣。

所謂電話投注助理,顧名思義即是為透過電話投注服務下注人士提供服務的人,工作簡單,不需專業技能,報載學歷要求為中三(惑人記得好像是中五),馬會卻提供$41-$47的時薪。事實上,一般大企業內的這類工作,早已外判往廣州等地,只有馬會仍會以偏離市場的價格在本地聘人。

人心,卻從來不易滿足:先不說工會如何批評馬會提供的用餐時間太少等議題,天水圍居民的反應,才令人拍案叫絕。

30/11的亞視新聞,就訪問了一名有數名子女的女士,她(用鄉音#)指出,丈夫收入不多,「連一萬蚊都無…」期望兼職工作可幫補家計云云。原來,不知那時開始,一萬元月薪已是一個貧足的分界線,一萬元以下就是低收入。換個角度看,看電視、上茶樓等大概也是生活基本需求,「連電視也沒得看」當然就是慘絕人寰,「連飲餐茶也要度過」當然就是赤貧了。聽到這句說話,惑仁登時無名火起,某些報館聘請大學畢業記者的薪金,大概也只得一萬(據說煙仔抹黑報得八千五),閣下的丈夫九成是中港司機三行工人保安的士佬廚房工,難不成要二萬一個月才叫勉強夠用?

「天水圍助人自助聯會」更搞笑,竟批評馬會的學歷要求太高,「對新移民及婦女幫助不大…如果幫不到天水圍居民,用了地等如是剝削天水圍的資源」。看來馬會應多聘清潔工,文盲甚至跛的亦可,見工時更不能只提供廣東話面試官,時薪更…當然不能是時薪,一定要是終身聘用制,月入萬五,加薪幅度與摩根士丹利的行政總裁掛鉤,每半年就馬會投注額派發不少於相等於六個月薪金的花紅…比埋條命你啦好無,天水圍?

人貴自重,尊嚴向來不是伸手可得,不肯認清現實,拒絕把握機會,只懂攤手要求,「悲情」的天水圍,只會愈發引人反感。


#是的,惑仁主觀,兼討厭一心來港以為唔駛做有錢收之人!

星期一, 11月 26, 2007



天水圍人好日不出中環(據說小朋友十三歲才第二次出中環,像很悲涼),一出,便是追債。

廿四小時免費服務的醫院,事必要在5分鐘腳程之內,因為悲情。
400元一個月任坐西鐵,半小時內可出到市區,屬於偏遠昂貴,因為悲情。
即使是連廣東話也說不好的文盲,也要事必有月入八千、日做八小時的工作提供, 因為悲情。
收七折租金,事必要分配一間位處何文田山谷邨等旺中帶靜地區的公屋,因為悲情。(早年政府以七折租金以及特快上樓吸引公屋申請人極速上樓)

有網友指, 香港還欠天水圍下列多項:
1, 半肥瘦叉燒飯三碗/每日/每人
2, 直通深圳東門免費巴士
3, 往來澳門既飛翔船碼頭及服務
4, 天水圍北每日一次派發現金
5, 圖書館常備大量iMac
6, 新移民有投票權利
7, 每人送汽車一部連司機及一年任用汽油
8﹐嫖妓津貼
9﹐賭博津貼
10﹐免費往返東門穿梭巴士

嗯,香港人是前世欠了天水圍人的,對不起囉。

所謂「香港價值」,其中一樣最重要的,就是不問出處,只管努力,社會從來不會有階級的限制。報紙為銷量創出一個詞語叫「悲情」,政客為了「地區工作」政績爭取這、爭取那,天水圍人,也自自然然覺得被拖欠。所謂「分享經濟成果」,說穿了,公平嗎?人人也有權選擇,但人一定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星期一, 11月 19, 2007

The Longest Day

區選點票的晚上,返通宵更。

一向覺得,區議員是有事要「搞大」時的好幫手(例如寬頻cut唔到),其他的爭取起這個建那個,都受制於制度,作為不大,因此對投票也沒甚興趣,反正就是不想見到土共牙擦擦聲大大,也就糊里糊塗的去投一下票。

夜裏一直工作,辦公室罕有地多人,港聞的同事在為區選奔波,正點新聞也不能輕鬆地「是但」拿幾篇稿入直播室,而總是去到最後一秒,同事才拿來稿件。電視一直在幾個重要的票站做直播,電腦的政府新聞處稿件不斷傳來,感覺像在打仗。

是的,突然覺得自己是一個後方的戰地記者,前線不斷傳來泛民這裡又死了一個師,那邊又全軍覆沒了一個旅的消息。公民黨一邊在山頂報捷,一邊在大埔慘敗。感覺,就是民主黨及其他的泛民,已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末路。

每個人都說,泛民之敗,在於他們不懂得做地區工作,但觀乎公民黨,不見得全軍盡墨,反過來民協卻是節節敗退。百思不得其解,早上收工時跟母親上茶樓,人太多,只好搭台。同席幾位師奶在高談區選,其中一位是這樣說的:「阿xxx輸了,抵佢!有次叫佢整個抽氣扇,整極唔好,結果要我自己花百多塊整。」

原來,在選民心目中,區議員為街坊服務的範圍,還包括免費水電。民主派中人以至博客一直強調,香港人有很高的質素,香港可以實行普選。但他們也忘了,香港也是一個缺乏思考的地方,會思考的人,從來也被視作麻煩友。不如認真點承認,泛民之敗,在於這些品牌背後的理念,根本代表不了選民意願。除了普選,又或是一些政治議題,如果有人問,白鴿代表的是什麼,民主派以至民主黨中人,又是否答得出來?人家土共就是懂得打出「民生重於政治」的口號,姑勿論有沒有道理,就是得一班抽氣扇壞了的師奶青睞;不肯整抽氣扇,民建聯也要靠邊站。

*竹園選區梁安琪指,網上有不少惡意攻擊,是她落敗的主因……人在做,天在看,在web2.0時代,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Cat Talking

星期四, 11月 15, 2007

劉德華成都演唱會怒打保安救歌迷

型啦總之~~

點生活?

網上討論區轉載得來,描述了香港人的一生……

有一個人

搵五-六千蚊一個月

出去租間最平既舊樓都要四-五千蚊一個月

然而包租婆自己供都係二千零蚊一個月

想同佢投訴

佢話呢區間間都係收緊呢個價錢架喎

邊個叫你無錢俾首期呀??有錢就買左佢唔好租丫

一份人工大半就咁俾包租婆賺左

點生活??



呢個人識左個女朋友

倆口子一齊返工

加埋有二萬零蚊一個月

決定同番屋企人住慳d錢

每人俾四千蚊屋企人做家用

淨番萬二

當儲到一萬蚊一個月

一年儲到十二萬

五年先儲夠六十萬可以夠俾首期買層四百零呎的舊樓

點生活??



倆口子決定結婚

每個月儲緊一萬

頭五年用左黎儲錢俾首期

儲多兩年應該都夠裝修

再儲多三年先夠三十六萬用黎結婚擺酒

擺完d三姑六婆仲要話你係新光酒樓擺酒咁cheap

單單打打你地一世

點生活??



倆口子唔想捱成十年先結到婚

決定偷偷地註冊左先

搵銀行按上按買左層樓

仍然要俾十份一樓價做首期

而層樓的十份一係窗台。

650呎單位實用面積係500呎

當中100呎係走廊

廚房只係放到一個煮食爐同洗衣機

個雪柜要放出廳

個廁所要企上個塔度先閂到門

呢層咁既樓每個月要供$8000

加埋$8000俾左屋企

淨番四千零

個老婆話: " 我慳d駛, 呢幾年唔買衫, 唔去旅行, 我地少d出去食飯, 總捱得到既! "

點知買樓果時唔記得計埋管埋費

sorry呀我地公司公價每呎係兩蚊管理費

四千零咁又冇左千五

仲係用黎養門口果個日日對你黑口黑面成日偷懶訓覺既看更

同埋管理處果位從來乜都幫唔到你 日日返工打牙較既小姐

計埋水電冷氣費

點生活??



兩口子捱下捱下終於捱左十年

呢十年計埋淨係加左十零%人工

倆口子已經好滿意

如果加得太多佢地反而驚公司會搵佢地開刀請過d fresh grad黎做

二按果筆已經還晒

每個月總算可以多番三四千蚊用

呢個時候, 個老婆發覺自己大左肚

但層樓仲有15年要供

份工又唔知幾時會冇左

如果生左個仔

點生活??

又過左五年, 倆口子變成老倆口, 差唔多四十歲了

個仔先三歲大

出街有時會俾人問: " 你個孫呀? 好趣緻喎! "

呢個時候, 佢地搵緊唔夠三萬蚊

但一年就要交成二萬幾蚊稅

佢地發現每年有十份一人工係用黎救濟d新移民

同埋養d綜緩阿伯返大陸叫雞包二奶

同個仔去報小學

隔離左右個個都係操不純正廣東話 但能操流利廣東粗口的新移民師奶

睇住佢地d細路係地下度玩吐痰撩鼻屎碌地沙

呢個時候, 倆口子開始唔想個仔入一間咁既學校, 同d咁既細路做同學

雖然自己一路交緊稅去維持九年免費教育

但佢地都放棄左呢個公民權利

於是決定報間私校

每個月又唔見左幾千蚊

點生活??



又過左十年, 老倆口五十歲, 層樓終於供完, 二人升左做middle managers

計埋有五萬蚊一個月

一年交八萬蚊稅

間屋裝修過一次

每個月都要整下d水喉窗台滲水咁

養左隻狗

買左架車

過去廿年

去過八次旅行

當中六次係返大陸

而家佢地個仔十三歲

倆口子開始安排送個仔出國讀書

計計下

每個月食宿連學費就冇左萬五蚊

但為左佢的將來無計,

唔係個仔第日大左

點生活??



五年後, 倆口子五十五歲

依然搵五萬蚊一個月, 無俾人開刀減薪算係好好

佢地個仔18歲

報到一間不太差又不太好的大學

每個月住宿駛費連學費無左二萬幾

個老婆晚晚要掛住個仔, 成日喊, 無心情同老公做愛

每個月二千蚊長途電話費

當中3/4, 係個仔用黎打電話俾佢香港d女朋友

老婆要求每年聖誕去美國探個仔一次

個仔每年暑假返黎一次

機票連外地駛費每年無左五萬蚊

你仲要發覺你個仔d mileage多過你

次次返香港都upgrade上business

你倆老就捱15個鐘economy class去探佢

呢個時候, 老倆口本應仲有十年就退休

倆口子發覺除左強積金之外佢地無任何儲蓄

銀行長期保持30000左右結餘 - - - 係僅僅夠佢地一個月生活的開支

而且佢地公司業務就麻麻

一個唔小心隨時連份工都無埋

點生活??



又過左十年, 老倆口退休了

佢地個仔剛剛master畢業

返左黎香港搵工

倆口子大喜

今日個仔同d中三畢業中五畢業中七畢業大學畢業的

一齊見緊份五-六千蚊的工

見工果時仲要俾人潤一句

你咁好學歷, 我地呢份工驚屈質左你喎

個仔越見越驚

開始後悔出國讀書

同後悔無工作經驗

結果呢份工請左個中三畢業既

呢份工, 係叫做management trainee

連工都搵唔到

點生活??

兩星期後, 老倆口開始考慮要唔要做番野

呢個時候個仔收到電話叫佢開工

原來之前果份工個個都唔做,

中三果個有六年工作經驗, 搵到第份萬二蚊既工

中五果個有四年工作經驗, 搵到第份一萬蚊既工

中七果個有兩年工作經驗, 搵到第份八千蚊既工

大學畢業果個返左去讀master

結果呢個外國返黎的碩士生就做左一份五-六千蚊既工

點生活??



最後

請回到本文頭一行

星期三, 11月 14, 2007

自我審查


陳太批評新聞界自我審查

陳方安生在外國記者俱樂部批評香港的記者和報章自我審查,以免令大陸不悅。 ...


新聞工作者的專業,從來都是來自一份對真相的追求,以及不畏權貴的承擔。在權貴中遊走,向受訪者獻媚,即使中英文如何流利,職位如何動聽,也只會是一條死不足惜的爛卒。

幫舊公司寫一份有關賭業的稿,有以下要求:
1. 老細是大羸家
2. 與老細不咬弦的已故賭業大亨莫提,即使他對整個賭業發展有多重要
3. 當地的成就除了因為自由市場之功,主要來自中央的恩典(一個比得上2003年香港民怨的地方,有多「盛世」?)
4. 即使老細的家族成員如何利用家族影響力割據市場,也要當他們是「獨立」的市場參與者,即當地市場是「六分天下」,而不是「四分天下」。

惑仁深信,大老細是幹大事的人,是真正的大亨,絕不會管這些芝麻小事。

發出這些指令的「資深新聞工作者」,就正正為「自我審查」提供一個活生生例子。亦是一面歌頒「大中華盛世」,一面將我們最重要的價值推向消亡的人。

星期二, 11月 06, 2007

最低工資令機會消亡

工資保障運動推行一年多,勞顧會上周就該運動作出了中期檢討,會後與會三方都同意為立法訂下最低工資,開展前期討論工作。本港各界對此爭論不休,工會及主要政黨當然祭出大旗,說訂立了最低工資,弱勢社群的權益便得到了保障,正義也彷彿得到了伸張;市場主義者卻認為,那是赤裸裸的干預市場行為,人為訂立工資,絕不可取。

惑仁從小學至大學,也沒有唸過經濟學,更完全不懂社會學;看到最低工資談論得熱火朝天,只想分享一下惑仁的小故事:

惑仁未進大學前,曾工作過幾年——不是因為家貧,而是如很多雙失青年一樣,會考成績不理想,找不到學校,找不了出路,更認不清人生目標。學業成績差自不消說,更致命的,是中五畢業的惑仁,英語能力欠佳,全無任何工作經驗,也沒有一技之長,因此找工作遇上了很大困難。

輾轉之下,惑仁當過車房學師和傢俬學徒,工資低得不能養家是理所當然的事,當時極為內向的惑仁,跟同事相處也不太順利,因而工作得頗不開心。最後,惑仁四處尋覓,終得到了一家中檔西餐廳給予一個面試機會。

還記得那天,經理看著連托盤也不懂拿的惑仁問道:「現在經濟環境很差,你可以給我一個僱用你的理由嗎?」當時經驗不多的惑仁看著坐在接待處、年紀較自己大數年的一位男孩,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登時呆了半秒——是的,一個沒有經驗、沒有學歷的少年人,如何說服得了人家聘請自己——但轉念一想,自己實在太需要一份工作,於是便回答:「我要求的工資低!」經理看了看我填的申請表,便問道:「收這份人工,你如何生活?」惑仁回答:「我要的,只是一個機會!」

就這樣,惑仁得到了一份工作。是的,一星期54小時的工時,工資低得近乎今天工會口中的「可恥」,由九龍到港島上班的車資、再給了家用,工資便所剩無幾,但惑仁得到的,卻是待人接物的經驗、以英語及普通話與客人交談的機會,以及行業的各種技巧。

工作了年多後,惑仁立心再進修,一個又一個學分地唸上本地大學。憑著全職工作的經驗,惑仁得以在課餘時到酒店兼職,賺取學費和生活費。今天,惑仁已完成了學位課程,有一份足以讓惑仁養家、交租、閒來上館子進餐的工作,跟同事也相處融洽。這一切,大概就是來自當天一份低薪工作所給予的機會。

看到最低工資的討論,惑仁不禁要問,假如當天有最低工資,惑仁會有一個工作、學習人際關係和練習外語的機會嗎?有傳媒「勸」老闆們快快參加工資保障運動,不然最低工資立法事在必行,那請問老闆們給一份「合理」工資予一名「不合理」員工(新手,例如當天的惑仁)的誘因在何處?一個給少年人機會的老闆又是否對得起股東?

即使當天有最低工資,惑仁也僥倖獲聘,工資讓惑仁過得非常舒適了,惑仁還有沒有動力去提升自己?事實上,每年都有不少遇上升學瓶頸的少年人,市場多的是勞動力,強行提升低薪工種的薪金,不是將沒經驗、沒學歷的人推向絕望又是甚麼?法定最低工資,不正正是會製造社會問題嗎?

惑仁分享自己的真實故事,為的就是希望工會和議員,在爭取弱勢社群權益的同時,必須用得其法,萬勿在不知不覺中,剝奪了青年人學習的機會、撲滅了他們力求上進的火舌。在自由訂立工資的今天,惑仁的薪金比工會訂立的工資高出很多很多,立法與否可說與惑仁的就業毫無關係;但可以預見,一旦立法,當天充滿機會、讓惑仁「絕處逢生」的香港,勢將從此消亡!

*刊於2007年11月6日《蘋果日報》論壇版

星期一, 11月 05, 2007

為何不是你

秋天,大概總會令人泛起不快的鬱卒。

跟一位朋友閒聊,說起她課餘時需補習兼職,日子無聊得荒了。

另一位擁有一份薪高糧準人人妒忌的友人說,工作悶得荒了,很想很想quit了這份工作。

也有一位朋友說,很羡慕惑仁可「學以致用」,幹回本科的工作,自己的工作卻跟所學沒半點關係。

三歲以後,人便有了煩惱,「求不得」更是佛家八苦之一。惑仁不知如何回答友人的問題,也當然解決不了他們的煩惱。惑仁的信條是,有得做,便是福,忙得透不過氣,也別忘了感恩。

人一定要有所追求,不一定是高薪,也不一定是厚職,追求的可以簡單如明天做得比今天出色,正正就如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中最上層的Self-actualization(自我實現)。是的,知足常樂,但甘於平凡是福氣,安於平庸卻是愚蠢至極。

到MKU跟友人拍畢業照。惑仁極愛母校,也proud of母校,友人要求一同穿畢業袍同往MKU拍照,當然恕難從命。現場都是以往唸foundation course的同學,不知怎的,總覺得與他們遠了(雖然一向也不是朋友),傻笑的仍是傻笑、hyper的亦是hyper、賭馬的照舊戴著耳機,大家全沒半個共同話題,主角嘛…男人老狗,穿起畢業袍,結著領帶,執著個「畢業公仔」,大概因為「人有我有」吧。(還好不是花!)

根據惑仁信奉的80/20理論,社會上只會有兩成的羸家,而八成的輸家都以為自己是那20%羸家。輸家(80% majority)的共通點是害怕做minority,當發覺自己的行為品味思想與旁人有所出入,便立時坐立不安,然後馬上轉變;還有,majority不會問「why」,而只會問「how」,周遭定了一套規矩,80%便會去做,不會問。

朋友問我如何改變自己不再平庸,我答「不知道」(誰叫你問一個凡人?)我倒想問,何不想想為何人要慶祝生日(和為何情人節要去晚餐)?人為何畢業要抱一隻毛公仔(或花,即使閣下是男人)?為何必有人能成功,那個卻不是你?人有太多可以問的問題,當人不求甚解,當人放棄了問的權利,當人選擇了因循的道路,當人只懂問為何自己不及人,人便平庸——因為某程度上,那人會連每事問的好奇小孩也不如。

剩下那位,惑仁一直也說,職涯從來也是積累,從來也沒得急。能一步一步安然走來,不是很值得高興嗎?都說成功的人從來不會是乖小孩(當然logic上來說,壞小孩不一定成功),惑仁深信,定會看著她慢慢高飛。

可以實實在在地經歷生命,已足夠讓人再三感謝上蒼。

星期三, 10月 31, 2007

We are ready?



(轉貼)

星期一, 10月 29, 2007

「漢奸」可恥,走狗可悲,偽君子可怕,還是偽君子的走狗可憐?

上文提過一位新聞系老師,屬老派傳媒人。個人來說,很欣賞他的擇善固執,只是偶有不同意他的觀點,覺得他抱殘守缺,及擁有一份「日月情意結」而已。

這位老師由於對公信第一報抱有深厚感情,更對報章的創辦人查大俠推祟備至,因此著有一本有關查大俠及公信第一報傳奇的書。上他的課成績好,便會獲贈一本。

查大俠是可說是少數憑連載小說營運一份報紙的報人,「無欲則剛,有容乃大」一直是這份老報的中心宗旨;而自不知多少年前中大做了一個傳媒公信力調查之後,這份早已每況愈下的報章便以「公信第一」為招牌,掛左日月之下。但事實上,日月,自查大俠放手以後,早已變了天。

惑仁最愛看的查大俠小說,是《神鵰俠侶》和《笑傲江湖》,愛前者盪氣迴腸(題外話:劇毒情花十步以內必有解藥斷腸草,何其妙哉之比喻),更愛後者對偽君子之鞭撻,可見「大俠」之名,豈止來自其之作品?查大俠早已對偽君子恨之入骨。

世事永遠不容人估計得到。不知查大俠有否想過,自己當年一手創立的知識份子大報,卻淪為他最痛恨的偽君子?

以為香港早已夠奇離的了,不是嗎?毒販辦報沒問題、煙草商辦報沒問題、偽君子辦報沒問題……製衣反共商人辦報,卻是反中亂港兼叛國;土共口出狂言禍國殃民放菠蘿會獲頒贈昔日的荷蘭水蓋、被叫作愛國愛港,真正愛國憂民的,卻會上毒販報的頭版被罵漢奸,更會給偽君子報罵不智!這,倒底是什麼國家?

《笑傲江湖》最大快人心之事,當然是看岳不群的下場;10月29日最痛快的事,莫過於看被認為「道德淪亡」的《蘋果》,如何怒捅他媽的偽君子公信大報了。Shame on you, MP!!

~~~~~~~~~~~~~~~~~~~~~~~~~~ ~~~~~~~~~~~~~~~~~~~~~~~~~~
明報 2007-10-26 要聞 A03 社評
呼籲藉奧運向中國施壓李柱銘不智且徒添猜疑
~~~~~~~~~~~~~~~~~~~~~~~~~~~~~~~~~~~~~~~~~~~~~~~~~~~~~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李柱銘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基調是支持北京奧運,反對杯葛奧運;可惜,文章開宗明義第一段,卻是呼籲美國總統布殊藉著北京主辦奧運會,向中國政府施壓,以改善中國的民主人權情況;這種呼籲外國力量向中國施壓的做法,勢必觸動中央政府的神經。李柱銘和民主黨當然都有言論自由,可就中國改善民主人權狀況表達意見,但是這篇文章會產生不良後果,不利民主派(特別是民主黨)與中央的溝通,對於香港的民主進程,也有負面作用。因此,李柱銘和民主黨為己、為黨、為港,都應該總結經驗教訓;不然的話,恐怕今後仍會繼續重蹈覆轍,令到親痛仇快,令到民主黨想與中央改善關係的誠意受到質疑,令到香港民主進程徒添阻力。

兩個「不智」

昨日李柱銘與民建聯成員曾鈺成在立法會就此事唇槍舌劍時,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替李柱銘助拳,其後臨時召開的記者會,何俊仁與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分坐李柱銘兩旁,此陣勢加上發言內容看來,李柱銘這篇文章的觀點和意見,顯示民主黨是支持和認同的。因此,此事不僅是李柱銘個人,而是民主黨的事。北京奧運是國家和民族的一件大事,辦好奧運肯定是未來10 個月中央政府的其中一個重大事項,李柱銘此舉,衝擊北京奧運,中央政府肯定覺得不是味兒。

布殊等世界領袖會否響應李柱銘的呼籲,基於政治現實,可能性不大;就算他們出手向中國施壓,在排除了杯葛一招之後,他們還有什麼籌碼迫使中國讓步?因此, 「呼籲施壓」既不切實際,不會有成果,也徒生疑慮和爭議。這是李柱銘此舉不智之一。

目前國際已經有組織呼籲各國杯葛北京奧運,藉此迫使中國運用影響力,解決蘇丹富爾達爾問題和促進緬甸民主化,現在李柱銘以促使中國當局在申辦奧運時,曾承諾會促進各方面發展(包括民主人權)為名,呼籲布殊和世界領袖向中國施壓,李柱銘雖然表明不支持杯葛北京奧運,更解釋施壓是透過溝通、對話來改善中國的民主人權,但是他的「呼籲施壓」利用了北京奧運這個議題,在中央政府眼中,肯定視之為裏應外合的唱和。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作報告時,表示「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其實除了港澳以外,中國政府對於外部勢力(主要是一些外國組織)在內地的活動,也是充滿戒心, 「呼籲施壓」肯定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的疑慮。這是李柱銘此舉不智之二。

兩個「負面影響」

在中共十七大新領導班子確定之後,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曾表達希望與新班子溝通的意願。我們認同與中央溝通,應該有理有節,而不是乞求,但是李柱銘把自己與民主黨綑綁在一起,在這樣的情下,中央會伸出和解之手嗎?不利於民主派(特別是民主黨)與中央的溝通,這是李柱銘此舉負面影響之一。

進一步而言, 「呼籲施壓」加深中央的疑慮與不安,於民主進程方面,難望中央放心而放手讓香港加快民主進程,香港會停留在內耗不斷的政治生態和運作上,窒礙發展,這是李柱銘此舉負面影響之二。

我們相信民主派中人,都不會獻身供外國驅策來對付自己的國家,但是如何處理好與外國的關係,使之成為推動香港民主發展的助力而非阻力,民主派應該總結過去的經驗,從中汲取教訓,處理好箇中關係,才真正有益於香港。這個絕非誰怕誰問題,但是事情因為一些表面文章或個別的虛榮而搞砸了,就太不值得。

~~~~~~~~~~~~~~~~~~~~~~~~~~~~~~~~~~~~~~~~~~~~~~~~~~~~~
蘋果日報 2007-10-29 論壇 A24 蘋果批new 高明輝
蘋果批:通識教育之《明報》社評
~~~~~~~~~~~~~~~~~~~~~~~~~~~~~~~~~~~~~~~~~~~~~~~~~~~~~~

上星期六,《明報》一篇批評李柱銘的社評,實在是通識課的上佳題材。《明報》社評說李議員「呼籲施壓」,原文真的指要「施壓」嗎?不少傳媒抽出原文中的一句中的「press for」,將之解作「施壓」。究竟「press for」可否譯作「施壓」?

即使手邊沒有字典,也不打緊,互聯網提供大量免費字典。雅虎字典把它譯為「迫切需要」;Dictionary.com的中譯則是「極想獲得…反覆要求」。將之譯作「施壓」的人,相信要向上述兩個網站施施壓,要求它們把press for的解釋作出修訂。其實就算是《明報》的繙譯版,也沒有使用「施壓」二字,只是用「促使」。而原文的內容也沒有強硬得要「呼籲外國向中國施壓」。《明報》社評將措詞的強度升級,動機不明,值得學生研究。《明報》社評認為「李柱銘此舉不為大多數港人接受,應該是公論」。

要知道香港市民的公論如何,不僅應留意電台,也應在互聯網上看看。不少網上的意見是:最初道聽塗說,紛紛指摘李柱銘。到後來有人把原文貼在討論區中,才真相大白,發覺文章的意思被曲解了。文章的意思,主要是叫外國的團體不要杯葛奧運,並藉此機會改善中國人權狀況,就如陳太其後所說的一樣。讀者了解真相後,所謂的公論,也就和《明報》推測的完全不同。

《明報》的社評又指民主黨在聲明中用了六個「我國」(其實是七次),以此證明李議員「在文章中所表露對『中國』的疏離」。問題是,李議員有在文章中表露對中國的疏離嗎?其實李在文中已經使用了「my country」、「our nation」和「as a Chinese person」。按《明報》社評的標準,用了「我國」便等於「要營造不自外於中國的印象」,李議員是合格有餘。就算李在文章中反覆使用「中國」二字,但這並不等於他要和「我國」疏離。特別是李議員的那篇文章是刊登在一份國際知名的報紙。要是全篇文章都只用「我國」而不用「中國」,世界各地的讀者根本無法知道作者所指的「我國」,究竟是指那一國。

《明報》社評指李議員「在文章中所表露對『中國』的疏離」,顯然站不住腳。至於《明報》是否愛國,《蘋果批》不直接回答,改用例子答。

《明報》於本月二十五日一篇講述嫦娥一號的社評,用了三十三個「中國」,而不是用「我國」。按照《明報》的最新標準,是不是說《明報》二十五日的社評「在文章中表露對『中國』的疏離」?其實只要看過原文,「智慧清醒」的人該不會對李柱銘議員有如此大的誤解。究竟《明報》社評的寫手有沒有看過原文?這個問題,上通識課時,學生該好好討論。

~~~~~~~~~~~~~~~~~~~~~~~~~~ ~~~~~~~~~~~~~~~~~~~~~~~~~~~
明報 2007-10-29 中英通通識 F03 Editorial
Martin Lee has acted unwisely
~~~~~~~~~~~~~~~~~~~~~~~~~~~~~~~~~~~~~~~~~~~~~~~~~~~~~~

AN article by Martin Lee, a Democratic Party legislator, hasappeared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WSJ). Its theme is tosupport the Beijing Olympics and speak out against boycottingthe event. Nevertheless,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article Martin Leecalls on US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Gamesto press for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human rights in China. Suchcalls for foreigners to pressure China are bound to get on the centralgovernment's nerves. Martin Lee enjoys free speech, as does theDemocratic Party. They may freely express their views on Beijingimproving China's human rights record. However, his article will haveadverse consequences. It will make it harder for democrats (especiallyDemocrat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and mayimpede Hong Kong's democratisation. Martin Lee ought to draw alesson from the affair for his own, his party's and Hong Kong's sake.The Democratic Party should do the same. Unless they do so, theymay keep making similar mistakes, which would grieve their friendsand gladden their foes, cast doubt on the Democratic Party's sincerityabout communicating with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and hamper HongKong's democratisation.

Yesterday, when Martin Lee and Jasper Tsang (a legislator whobelongs to the Democratic Alliance for the Betterment and Progress ofHong Kong) crossed swords with each other over the WSJ article inthe legislative chamber, Democratic Party chairman Albert Ho sidedwith the former. At an unscheduled press conference held shortly afterthe Legislative Council meeting, Martin Lee was flanked by Albert Hoand Democratic Party vice chairman Sin Chung-kai. It is quite clearfrom how they seated themselves and what they said at the pressconference that the Democratic Party shares the views Martin Lee hasexpressed in his article. Therefore the affair has to do not only withMartin Lee but also with the Democratic Party. The Beijing Olympiad isof paramount importantance to the nation. It is undoubtedly amongthe important thing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must do in the next tenmonths to ensure that the Beijing Olympics will be a success. Thecentral government would by no means relish what Martin Lee hassai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Games.

The political reality is such that neither US President George WBush nor any other world leader is likely to heed Martin Lee's call. Evenif a world leader wants to put pressure on China, what can he possiblydo to persuade China to budge if he does not boycott the BeijingOlympics? It is unrealistic and futile to call on world leaders topressure China. It would only add to mistrust and controversy. This isone reason why Martin Lee has acted unwisely.

There are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that have called on worldcountries to threaten to boycott the Beijing Olympics to compel Chinato exert its influence to help deal with the conflict in Darfur, Sudan, andbring about democratisation in Myanmar. On the grounds that, whenthey bid to host an Olympiad in Beijing, the Chinese authoritiespledged themselves to bring about progress in many areas in thecountry (including politics and human rights), Martin Lee has called onBush and other world leaders to pressu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星期六, 10月 27, 2007

強姦犯:姣些少吖唔該

【本報訊】年前肆虐屯門及新界西的色魔委托友人,發表了一份「受害人報告」,指受害人對於性事不了解,貼近生活的姿勢更毫不熟悉,受害人更遭批評為反應生硬、人云亦云、意念單薄貧乏、呼叫聲乏味及動作貧乏等。
有三仔研究員認為,報告評語中肯,點出一般受害人的問題。他認為犯人可針對罪行的案發地點,幫助受害人檢討本身之問題,「不需要太悲觀,因為受害人多沒經驗,大家都未熟練」。
(惑仁)
*********
以上的新聞荒謬嗎?不,該是極度荒謬吧?但考評局卻又真的出了一份報告,批評考生「應對生硬、人云亦云、意念單薄貧乏、語言無味及詞彙貧乏」,又直言作為將成年的中五學生,對時事應有涉獵,而且考題已貼近他們的生活,應有話可說,結果卻多數陳腔濫調,很少深入觀察及深刻反思。

考評局到底是在批評考生?還是炮轟教統局?抑或是在挑戰中國人幾千年的服從文化?

考評局到底是否知道,九年(甚至即將實行的十二年)教育如何叫學生活剝生吞、囫圇吞棗、強暴學生的思維、謀殺小朋友的創意?在現今的中小學裡,敢於挑戰的學生有多少個不是被打入黑名單?一路過關斬將公開試成績一流被師長稱許的,有多少個不是乖乖的聽話羔羊?在現實社會,只要閣下在一個群體反對一聲,都會被視為破壞和諧……這樣的世界,我們可以期望學生應對有多靈巧、多會獨立思考、意念有多豐富、語言有多有味、詞彙有幾多元?

官僚一手一腳將一個又一個好端端的獨立個體,打造成一件又一件的標準成品,卻指這些啤出來的成品欠獨特性,那跟強姦犯批評受害人污穢不堪又有何分別?在一個根本容不下多元的社會不夠多元、在一個只求乖仔乖女(例子一:特區AO)的世界求反叛的膽量、在一個政治白痴當政的時勢下要求學生關心時事,官僚正一面強姦學生的思維,一面要求學生「嗌大聲啲」!

都說,特區是很重視教育的。

星期二, 10月 23, 2007

黎智英接受港台訪問,背景音樂襯以《教父》。從不覺得這個肥佬似黑社會,但那一種獨闖虎穴的孤清,卻是強烈地流露了出來。

早說過,有吉士又有腦的人都值得受人敬重。知道Jimmy Lai這個人,是小時候從一段新聞上開始的——好像是《天天日報》。新聞說,佐丹奴老闆黎智英飼養了一頭黑熊,後來卻因那寵物體型愈來愈大,大得黎的大宅也不能容納,黎便只好報警找漁農處將其捉走。(當然,這跟吉士沒有關係)

後來,萬箭穿心的咬蘋果肥佬,愈看愈似一頭黑熊;一系列的壹傳媒刊物,不斷衝擊當時悶透了的平面傳媒市場;《蘋果日報》的創刊,更令無數大學生的論文題目有所著落。反共立場鮮明的壹傳媒,表面上靠如狗仔隊等採訪手法來奠定地位,但銷量卻證明了,做「契弟」的狗仔隊,並不是好成績的保證。事實上,堅定不移敢鬧敢插才是一個傳媒機構的成功之道。

舊公司的領導人,很喜歡在開會時加入「壹傳媒既做法…」、「個時我地係壹傳媒…」等唬人的說話,全因由社長到行政總裁到已故老總以至攝影記者,也曾在壹傳媒呆過,公司連鋤書會也是脫胎自壹傳媒,但舊公司所出的雜誌,卻永不可能成為月刊版的《壹》。無疑,壹是一個成功的商業機構,但作為傳媒,假如沒有了當中的堅持、沒有了一個不變的理念,而只懂在權貴間遊走,就只會是一輛土炮改裝的「Revolution」——得個樣,永不會有280匹的澎湃。

新聞系內有一位老師,屬舊派傳媒人,從前是公信第一報記者,平常在一份國情報撰稿,對《蘋果》經常鬧政府很不以為然。要在他的堂課拿取高分相當容易,只要指出當天的《蘋果》如何有違新聞操作守則,那便甲等在望了。

的確,在學院派的新聞工作者眼中,「客觀中立」早已是新聞的金科玉律。但又有沒有想過,有時候正如黎智英所言,所謂的客觀中立,根本就是人格分裂、搖風擺柳?對為中國帶來民族浩劫的共產主義、對倒黑為白的歪嘴女版希魔、對硬膠膠屬歷史白痴的一港之首……以及一切一切明顯荒謬絕倫之人和事,還要來個置身事外、「扮旁觀」、「客觀中立」,那不是偽善又是甚麼?(與以「不干涉他國內政」之理由無視不義相同)

也許,很多人都忘了新聞第一課:傳媒是社會的「看門狗」(watchdog),有監察政府的天職,而不是作政府新聞處的其中一個channel,為當權者助威。黎智英曾指,曾有很多人好言相勸他「收歛」,在現今大多數傳媒對中共不是做「契弟」就是以客觀中立為名扮寒蟬的大環境下,黎智英認為他一旦轉軚,只會是多一個契弟,「如果有天連壹傳媒也變得像《人民日報》,那也不會有人「口實」(批評)我的。」

是的,當一天壹傳媒變成了白粉報的友報,當連黎智英也沒有了吉士並做了「契弟」,壹仔不再批評人、蘋果也不再給批評,香港便會很和諧地「A股化」,成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了。

星期四, 10月 18, 2007

從何奴變李奴

正式開始工作了——之前的何奴工,算是白逗人工吧!反正名片上的「記者」,我也只當它是一個笑話——由文字轉作聲音、由何奴變作李奴,當然是有點不慣了。合上眼也懂用的word和相機,突然變了「方正」和錄音機,最要命的,還是那剪聲的電腦…

接了一份freelance,比預定進度慢了很多,就當是一個不讓自己荒廢文字的機會吧。

星期一, 10月 08, 2007

水浸陷阱

晨早,某大標榜「理財創富、專注為你」的銀行打來。

銀:「喂,唔該韋穎莎小姐。」

我:「我係!」

銀:「韋小姐你貴為我地銀行既特選客戶,而家我地有個優惠比番你…」

我:「…(未及回應)」

銀:「(大意)…blablabla…韋小姐你只要用我地銀行既兌現信用額分期服務,由於你身份尊貴,將毋須繳付利息…」

我:(心想)「咁荀?」

銀:「…而只需每月付出少許手續費…」

我:(心想)「妖!」

銀:(圖借羊群心理拉客)「好多客都借來投資,又或者用返係其他用途架…不如而家同韋小姐你對返少少資料先…」
(that’s why我咁憎sale屎,我有話要啦咩?焗我呀而家?)

我:「你實際年利率係幾多?」

銀:(不防有此一問):「我…幫你睇返先…係…11.5%…」

我:「哦,我暫時無興趣。」

銀(本著「sale屎天書」的教導):「可唔可以了解返咩原因呢?」

我:「咁貴息,咪嘥我時間!」(立即cut線)

近年由於銀行水浸,各行紛紛用盡方法「排洪」。其中有銀行想出讓客戶將信用額「現金化」,即以一個特惠的息口,讓客人提取信用額使用。這個方法的好處是成功率高,只要僱用一班part-time sale屎,cold-call既有客戶,便大有機會做成生意。

當中部分銀行竟將利息化為「低廉的手續費」,且可分期還款;又或標榜「每月平息低至零點幾幾」。部分不識信用卡運作的人士,便以為此類貸款為「平錢」,甚至借作投資。

市面上的私人貸款計劃眾多,事實上,借貸的成本不能以所謂每月平息來計算,應以「實際年利率」來衡量。銀行及財務機構間的私人貸款利率差異極大,實際年利率由最低9 厘多至可高逾50厘,兩者比較,高出幾近5倍!一般人誤以為每月平息1厘即相等於年利率12%,實際上不計其他額外費用,每月1厘平息已相等於實際年利率 23.7%(即超過2分)!平息換算成實際年利率需要運用一條頗複雜的財務運算方程式計算,簡易轉換成年息可嘗試用 「平息(每月計)×還款期(月)×1.9」 的換算公式計算,得出的結果便是實際年利率。

因此,這家標榜「理財創富」的銀行,指有客人借此類錢來投資,只能說明其客人「笨7」,而絕不能imply不借此類錢的人「落後」。以早上的例子為例,借錢的成本是11.5%,再加通脹3%,共14.5%;哈佛大學的投資基金年回報約為16%,資優少年惑仁的投資組合則約15%-16%,換句話說,借此筆錢所得回報僅約0.5%!比劉盈網上賣配件的2% mark-up還有所不及。

事實上,要借錢投資,有大把途徑:新股孖展約3.5%至7%不等、股票抵押透支年息約P + 2,即約9厘。下次再有此類電話打來,緊記問其實際年利率,以免誤墮銀行的水浸陷阱了。

星期三, 10月 03, 2007

平與貴

股市升得嚇人,收市後跟柏斯討論投資。她主張買輪,而惑仁生平所懂得的輪又只得一種叫「打車」的,只好作罷。說真的,由於輪有發行商,而短期的市升市跌又遠比我們想像中難以估計,情形與到賭場玩百家樂無異(百家樂是賭場中莊閒羸面最平均的遊戲,閒家贏面逾49%)。

曹仁超說,股市專收精仔;胡孟青也說,你玩股股玩你;根據「80/20」理論,市場上有80%的人會輸錢予20%的羸家——而現實中,相信超過80%的人也覺得自己是那20%的羸家!在現今的市況,拉著人不讓人往這世上第3大賭場去衝,簡直是天地不容。

惑仁不是精仔,但在遠古的時候,早已被股市「收」過,當年的認沽認購證,就令惑仁的身家一夜蒸發,次天死死地工作,從此知道衍生工具不是散戶的玩具,做平民資本家也不需要如此對沖,因為你不是索羅斯。

因此,惑仁只好跟柏斯談正股了。惑仁不厭其煩提的,是中國人壽(2628)——一般散戶也會覺得早已升逾45元水平的國壽「貴」——這說明仍有很多人以貿易貨品看待股票,而忽視股票就是一家公司的股權,這亦解釋了為何有人認為「輪」跟股票是差不多的投資工具;同理,一概而論地以為股票比「現金」和「債劵」較「高風險」,亦是低b得可憐。(偏偏積金局就有個如此低b的廣告…)

言歸正傳,國壽為何不貴,自有一大堆專家解釋;最根本的概念是,用10元去跟Kary看一場電影是「貴」,用100元跟姣拉到長洲玩一晚卻是「抵」;30元買一斤芥蘭當然「貴」,40元買一隻新鮮雞卻是「平」吧?師奶也懂計的數,為何仍有萬九幾人說國壽「貴」呢?

所謂「賺差價、輸身家」,林森池早已說過,太多投資者都太短視,為了眼前小利,而放棄長期投資所能獲得的高回報。「股神」Warren Buffett的財富,絕非一天積成的,「時間值」x「股票質素」,才是他的致富之道。財經演員總愛教人止賺止蝕,最終目的僅是為了追求波動間的小利。事實上,10次投資5次止蝕,早已經「蝕入肉」,還投甚麼資。

中古時期,惑仁就是為中移動(0941)設止賺沽盤(此功能為匯豐的「賣點」),即股票一回落逾15%即沽,而早早在55元盡沽手上貨;也曾因怕「高處不勝寒」,在未計過數的情況下在30多元盡沽港交所(0388),以致直到今日為人仍是交交地。總而言之,投資嘛,還是先紥好四平馬;賭博時才不妨鬆手一點。

星期日, 9月 30, 2007

給爸爸的信

華先生:

閣下的鄰居是一個打女人欺凌弱小之徒,拳打老婆腳踢親兒早是家常便飯,每日也要來一個六國大封相才安樂,不知閣下有何感受?

你可能容忍力特高,可忍下噪音不作投訴;而作為一家之主的你,也可能本著「清官難審家庭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及「別人的家事莫理」等精神,對小孩及婦孺的哭聲當作無物。

請告訴我,這幾句中文是不是就是中國人的信念?是不是就是「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型?還是只因閣下的老婆仔女,早已受過閣下的拳頭,而噤若寒蟬?

當所謂的正義之師,因覬覦伊宅的財富而拯救其受虐孩子,閣下責其「別有用心」且「干涉別國內政」之時,閣下對鄰人粗暴行為視而不見的態度,又高明了多少?

敢問閣下,啞忍不義,又何異於邪惡本身?敢問閣下,口口聲聲與世界接軌,對血腥視若無睹見死不救,是不是就是崛起大國所為?是不是你總念著鄰人為你提供的「商機」、要「把握」好英帝美帝拒絕與他交往的「機遇」、要「打造」一個擁有良好勢頭的「東亞平台」,以致你至現在也不肯跟殘暴的鄰人絕交,而要求你出手挽救性命更是奢談?

是的,你很厲害——崛起了!成為「世界工廠」了!大家也用你造的東西——連遠在東亞的一個貧窮小國裡,沾滿僧侶鮮血的槍枝,也由你供應。

你總想我們叫你爸爸,想得每晚九時正都要我們唱歌歌頒你;但對不起,我覺得認賊作父,是一種恥辱!

不孝子

星期五, 9月 28, 2007

開創事業靠會計

每年到這季節,又是畢業生思索路向的時候。第一份工作對個人事業影響深遠,選擇開展事業之地自是不能馬虎。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根據僱主意見、僱員意見及培訓制度等因素,選出了50間最適合畢業生開展個人事業的企業,當中4大會計師事務所(Big 4)有3家高踞冠亞季軍,說明此行業前景秀麗。儘管這些都是美國企業,但對仍未找到自己路向的應屆畢業生相信有一定參考作用。

排名 企業
1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
(Deloitte & Touche)
2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
(PricewaterhouseCoopers)
3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Ernst & Young)
4 IBM
5 Google
6 Microsoft
7 迪士尼
(Walt Disney)
8 Accenture
(美國顧問公司)
9 洛歇馬丁
(Lockheed Martin)
10 Teach for America
(美國培訓機構)
11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KPMG)

除此之外,也聽聽這班頂級僱主給各fresh graduate的說話:

迪士尼招聘組副總裁Tracy Montonya:「不要說招聘者合聽的說話;世上永遠沒有『對』的答案。我們只希望了解真正的你!」

Rent-A-Car招聘副總裁Marie Artim:「當你展示你的專業資格和學歷時,用的該是自信而不是自大!」

保誠人力資源總監Jenna Washbourne:「永遠不要假設你的經驗與商業世界無關。試想想,你暑假時做『企堂』已是一個服務顧客的經驗!」

星期一, 9月 24, 2007

超合金魂



說日本動晝統治了我們的童年,大概一點不為過。

自問不是動漫迷,看這短片,卻有一丁點黯然:「高達是個導演,大魔只懂抄股票,金色火機不可當朋友,機甲艦隊只懂進駐波斯灣,裝作正義侵佔石油…」

小時候,正與邪是對立的,愛與恨是分明的——偽善、邪惡是不可能勝過公義的——長大了,你我還是否相信?

小時候,卡通片事必要「合體」;長大了,才知道「大結合」的,只有腹肌,而陳法拉一類的美少女,卻是永不會跟身為麻甩佬的閣下「合體」的。

惑仁雖是一位年僅19歲的資優少年,童年回憶,卻是《六神合體》——主角像叫「基因」,除了第一集外,老奉不夠奸角打,一定要來個「六神合體」,才「夠揪」。 黃昏六時,爸爸放工回家第一件事,便是陪我坐在梳化看《六》;考試第一,禮物是爸爸買的六神合體超合金機械人——就是那個可以按鈕出飛拳的機械人。

至於擺個「衝力射球」姿勢話去巴西,結果搞成集都未射的《足球小將》、任何動作在名字前加「忍術」兩個字就好似勁左的《忍者小靈精》(真係出現過「忍術隨時隨地瞓覺法」的!)就更是童年的一部份。

卡通不會是現實,但現實卻永不會是摒棄夢想的理由——不是嗎?戴志偉結果也去了巴西。

星期四, 9月 20, 2007

從張炳良至陳法拉 由惑仁到胡文新

學者張炳良獲推薦擔任教院院長,據知有電台記者第一時間往教院,打算訪問一下學者及學生的意見。張炳良學者出身,與民主派又關係密切,更身兼多項公職,公眾形象可說相當正面;教院學者對其意見正面可說是意料中事,結果也真沒甚麼驚喜。

然而,學生的反應卻嚇你一跳,教院雖位處大埔深山,但以現在資訊之發達,總不至於與世隔絕吧?記者隨便街訪一個學生,打算問其意見,學生卻竟不知道張炳良的身份,更謂最希望新校長為教院爭取「正名」,以及「捍衛」教院,免再被削資。

早說過,教院的存在根本就是一件荒謬絕倫的事情:不是嗎?教院的課程設計是針對教育工作者而設的,但從來只有公開考試中的失敗者才會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委身」教院(其他大學也有教育系,「成功者」及有志於教育之人自會作出精明選擇);而我們可憐的中小學生,卻將由這幫聲稱有志於教育工作,卻未能克服公開試的人教導出來…這夠荒謬了嗎?

教院人卻說未夠,他們說教院收不到高質素的學生,以及籌不到款,是因為教院不叫「大學」。天哪,這是受過高等教育之人的思維嗎?如果這幫人說的有道理,那一窮二白又沒有人投懷送抱的惑仁,乾脆連名帶姓改作叫「謝霆鋒」或「胡文新」好了;而沒人追求又唔夠索的韋穎莎,也該快快改叫作「陳法拉」吧(那以後金融故及風雲系列就由陳法拉撰文了,正!)

好了,現在教院的學生,正急著要自己成為一個「唸大學的學生」,卻連未來院長的名字也沒有聽過。事實上,平時有看報紙的人,不會不識張炳良這名字吧?教院成為了「大學」,除了學生會可爭取多幾家山卡拉樓上café優惠之外,到底又有誰得到好處呢?

原來特區的小朋友都很可愛,對他們來說,只要是「大學」就好,自己就是「大學生」——社會的精英、高人一等、大把好工等著你——那末,MIT和倫商畢業的,大概比惑仁低一等了,為何他們的收入,又會是惑仁的十倍呢?

即使不用收入論英雄,單憑教院學生對時事的貧乏認知,又哪有資格自稱為「知識份子」,還有少許廉恥的,於畢業後快快去當個學徒,萬勿執教鞭誤人子弟,自是功德無量。

星期三, 9月 19, 2007

架己冷超低能 記者仔勁恥笑

記不記得小時候在學校,上課理所當然不可張聲、校長在訓話早會時要乾站不作張聲、上體育課時跑跑跳跳也不許談天,漸漸在我們這一代,懂吹下水便已是「好口才」之人了,小孩子老早為了被讚「乖」而自成啞巴了。小時候規矩已這麼多,長大了知道要「話事」便要有權力,有自由的意思,說穿了,是有「聲大大」的資格。

因為工作關係,出席了一個國慶酒會,場內大部分也是生意成功的「架己冷」。酒會當然是要進行祝酒儀式了,在咩咩會長演講時,卻赫然發現有一堆侍應拿著「嘉賓演講 請保持肅靜」的牌子在來回穿梭,令惑仁差點兒沒笑出來。

首先,在場的都是沒有名也有利的伯伯,竟還要幾個侍仔像風紀般提點,「先生講緊野呀,殊~~」的確,香港很多人沒甚麼公德心,到戲院看戲根本沒可能不讓電話鈴聲打擾,但這班「架己冷」不是夠膽在會長發言時「傾計」吧?不怕也在台上的主禮嘉賓李浮雲「浦你阿麼」嗎?

但想深一層,便再也笑不出來了。正如會長說,國家興旺,適逢回歸10周年,國家的生日自是可喜可賀,但試想想,如果不是有台上有台上發言,台下的伯父自顧自在談笑的前科,架己冷商會犯得著要如此低能讓一個記者仔來恥笑?別人講話你在聽不是一種基本尊重嗎?是架己冷們不懂還是有人怕他們不懂?一個擁有如此國民質素國家的國慶,到底有甚麼好賀?即使是賀,也輪不到這幫鄉巴佬來賀吧?

外國的商會會不會在嘉賓演講的同時,找個侍仔周圍勸台下的賓客「keep silent」的呢?不知道。只記得月前無錫商會,唐唐(人家假假地都係司長,總比那個會長「猛」吧)在台上用「惑仁級」普通話發言時,台下的榮智健及趙世曾不見有「殊」人,台下的眾嘉賓也留心地聽唐唐的例牌行貨發言,以示尊重。

在架己冷中德高望重、世上最富有的華人李浮雲不是最喜歡辦教育的嗎?有時間該教一下你的架己冷同鄉吧!

星期二, 9月 18, 2007

港女

有關港女的post,但得一看——總好過由零戀愛經驗的港男所撰的「探討港女文章」吧。

http://thosewerethedays.wordpress.com/2007/09/17/%e7%94%b7%e5%a5%b3%e7%9a%84%e7%9c%9f%e6%ad%a3%e5%b9%b3%e7%ad%89/

星期日, 9月 16, 2007

投資最重要一課


真金白銀投資,最重要的是理清概念。對普羅散戶來說,低買高賣是絕對真理,橫掃本地書榜的《平民資本家——市場錯價與股市泡沫》,卻對以此種以貿易概念去投資的手法不以為然。該書作者林森池為資深證劵分析員,他在書中深入淺出地闡述投資者必須注意的事項,此書可說是投資人必備第一課。


林森池認為,個人與機構投資者最大的分別,在於資金規模,因此股票可說是最合適的投資工具。而投資的首要法則,是先選擇高增長地區,再物色優勝行業,在行業中挑選長勝戰士,最後緊抓不放,不因貪圖小利而太早離場,用長線的方法去享受公司的高速增長、高速派息,使自己的現金流更加充實,待公司老化時或客觀環境有改變才落車。假如投資入門只能讀一本書,《平民資本家》絕對是不二之選。正如林森池所言,在完美的資本主義制度之下,每一個平民都是資本家。

星期一, 9月 10, 2007

寧嗚而死,不默而生。

——胡適

星期一, 9月 03, 2007

天山

曾經因為這個廣告,希望有日儲夠錢,可以到天山一行。那時候,找了很多有關資料,也是那時開始,才知道天山是在新彊烏魯木齊…

但後來才知道,天山沒有全智賢讓我「Just to say hi」,我的畢業旅行也沒得去天山大叫「呀~~」。

星期五, 8月 31, 2007

上網吞泡

《明報》報導,打工仔有五分一時間用來上網偷懶。聽來還真是嚇人,「看來科技有利有弊」該是很多人立時作出的定論。

的確,惑仁有時工作至心情糟透時,會上網check下email、沖下咖啡、同同事去食Tea、四處看看、MSN、Facebook…但書出了,仍是有十多個故事的「撰文」一欄出現惑仁、劉盈及韋穎莎的名字,可見所謂「上網吞泡」與生產力跟本半點關係也沒有。(因為上述三人必須為無數吞泡的下午付出無數可愛晚上的代價)

今時今日,竟還有人相信伙記會因顧著上網而礙了工作,大概腦筋仍停留在工業時代——是的,試想想假如場境換了在東莞的廠房,民工們若只會上網,又真的是會影響工作時間。但當香港打工仔早已踏入腦力勞動時代,工作反正在手了,時間如何運用也控制不了,不就是馬克斯爺爺所描述的資本家剝削嗎?

同理,要求立汰規管工時的人,到底是想奪去萬惡資本家的權力,還是可憐打工仔的自由呢?

1990年的1997後

身為香港人,不善忘的,不妨回想一下1990年代如何由恐懼回歸走到拿回歸開玩笑,再由接受回歸到福街回歸。

無題

抑鬱症大概只有醫生可治,但無聊透頂的話,不妨看看無聊野——九廿年前,不過無所謂啦。

星期五, 8月 24, 2007

好走

你走了。

沒有人知道為何,但大概,這是你的選擇。
我沒法說我尊重你的選擇,我寧可相信,你生病了,又或是真的是意外。

記住了,你跟我說壹傳媒的事——兩個年代,同一個文化卻令我們有一丁點關係。
記住了,你說我起的題不好,我坐在你桌前,看著你改我的題。
記住了,你帶我到大酒店對面的飯店吃盬焗珍肝飯和豬肺湯,我說,牛頭角有很好的豬肺——你說改天會試。
記住了,那天吃米線你跟我說坐頭等機位到日本的事。
忘不了,第一天上班,是你跟我說做傳媒會上癮。
忘不了,每次採訪完回公司,你定會問我的一句:「順利嗎?」
忘不了,每一次吃東西,我加辣椒粉你都叫我辣王接班人。
忘不了,是你給我機會到越南。

絕對忘不了,肯定記住了,你教我的一切一切。

太多的事,太近的距離,太突然的消息。
大概,每個人都有承受不了的事——即使樂天如你。

好走。

星期三, 8月 22, 2007

《尋找林昭的靈魂》

籍北大女生林昭的悲慘命運,去揭開反右運動一頁又一頁荒謬絕倫的歷史。

「公民抗命」,妖!

泛民愈來愈令人搖頭嘆息了,先不算期望以美國總統式的公開辯論去選出一個(是的,只能活一個!)任期只有一年的立會候選人,這幫人各懷鬼胎又扮有理想卻更令人討厭。就像釣魚台一樣,偉大的祖國將之拱手相讓,蟻民又出甚麼手?當結果連一個公然叫人遲交差餉的人也被選出來,「後沙士納粹代言人」當選又何足怪哉?

不知是否為了打入2007年最佳sound-bite榜,秀蘭姨提出為表達對政制發展的不滿,市民可遲交差餉,以擾亂政府財政,作為一種「公民抗命」。首先,遲交差餉本身已不能擾亂穩健的政府財政,而市民因遲交而須繳的10%附加費,更將成為政府的一個意外收入;其次,所謂「公民抗命」,是指公民遇到不公義的法規時,以消極或積極的方式抵抗,甚至將社會還原至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18)口中的「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以推翻政府的正當性。蘭姨認為不公義的,是政制的發展,而抗命的手法,卻是影響政府就住客所收取的收入,兩者根本毫不相干;再者,仍有爭拗的政制發展,又是否已到了公義和道德的層面呢?

大概因為唸過幾本左書,社會運動者總喜歡把不合(自己)眼緣的法規來個「公民抗命」:皇后碼頭要拆?公民抗命啦!無雙普選?公民抗命啦!賣米賣得貴過人害全國食貴米但又賣唔出?公民抗命啦!巴士加價?公民抗命!返工返九點太早食lunch食個半鐘太少?公民抗命啦!

本來以為,只有研究文化研究得走火入魔才會空有熱情不經大腦地「捍衛」幾塊石屎;但原來曾是票后的人,也可無腦至此,公然叫市民走在違法邊緣而結果卻大有可能幫助政府一把,左右不分兼白痴低能,看來泛民末日近矣。

噴血潑墨

有人說,這個地方的人很聰明,懂得分是與非、好和壞。

這個地方銷量最高報章的社論,是否能反映到這個地方的文化水平?

真的很想知道,文章作者所受的,是何等樣的教育。

東方日報 2007-08-21 正論

噴血潑墨何足懼 肩承道義是英雄

香港回歸祖國以後出現了不少怪現象,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今日五星紅旗雖然已在維多利亞港迎風挺立,但愛國仍然是原罪,連帶「祖國」二字也不能隨便宣之於口。人大、政協雖然是不少人爭戴的紅帽子,但在香港卻可能會被人視作奸邪異類。相反,賣國可以堂堂正正地賣,反共可以明目張膽地反,反中亂港狐群狗黨右手可從西方國家手上領得反共津貼,左手可以得到中國銀行的金錢資助,還可以威風八面地站在禮賓府接受代表最高榮耀的紫荊勳章。這一切倒行逆施的現象,都可以在香港近年來所發生的事件中得到印證。

中西有別愛國原罪

最近,和壹傳媒如一丘之貉的反共刊物《開放雜誌》刊載了一篇由香港電台《傳媒春秋》節目監製所撰寫的文章,文章開宗明義便寫道:「過去十年,文人辦報的年代被商人辦報取締,而愛國商人、親中央財團亦逐漸進佔香港輿論陣地,綜觀全港絕大部分主流媒體(十七份中英文收費報章及免費報章、六間電視台、三間電台)的老闆或高層,均被委以國內公職、特區政府勳銜,又或是在大陸經營龐大生意的。」

文章並提到:「在回歸後,政治干預傳媒編輯方向屢見不鮮;紅色資本滲入媒體,獲中央公職、特區勳銜的傳媒老闆愈來愈多;前線記者受壓,編輯自主蒙上陰影,自我審查情況嚴重。當香港新聞自由大幅倒退,為此而付出沉重代價的,不是記者、編輯,或某一傳媒機構老闆,而是整個社會。」

文章的用意非常清楚,那就是說,香港回歸以後,大部分的傳媒老闆均已得到各種各樣的榮耀或好處而被收買,編輯自主和言論自由已不存在。同時,文章並有意影射凡接受內地公職,如政協委員或人大代表者,便等於失去了傳媒工作者的良心與立場,成為中國政權的傳聲筒了。

本報有感該文有含血噴人之嫌,已第一時間要求《開放雜誌》澄清。然而,這並非只是關乎個人聲譽的事,而是關係到對國家認同和民族大義的大是大非問題,所以,我們不能不將此事作公開討論,以明是非,以正視聽。

當年中國在外國列強槍炮的脅迫下,將香港借給英國長達百年,終於在一九九七年正式回歸中國,這是一件值得中國人感到慶幸的歷史大事。香港回歸,並非淪陷,並非亡國,而是回歸母國,就像離散已久的孩兒重歸自己的家庭一樣。既然如此,香港人認同自己的國家,為國家民族的興盛出力,也是理所當然的事,香港各大傳媒的老闆接受國家公職,為國家出力,為香港人謀利益,更是光明正大所為。難道回歸以後,這些人還要不食周粟,堅持為英國殖民者守節,才算是維護言論自由,保有傳媒的良心?

或許有人認為,香港傳媒應保持中立,不應有任何政治色彩,不過令人不解的是,這些人一方面指摘當人大、政協如同被收買,但獨對擁有西方國家頒贈的勳銜和接受國際反華勢力支持的人網開一面,由親西方國家的資本控制,或立場明顯偏向西方國家的反中亂港傳媒,則被認為是自由鬥士,是維護自由民主的英雄。很明顯,在他們的標準中,親中愛國等於自我審查,干預言論自由;親西方反共等於支持民主,編輯自主。這種中西有別的態度,並無公正可言,反而暴露了他們抗拒回歸、仇中恐共的洋奴心態。

上不承恩下不賣帳

很明顯,這種言論是國際反華大合唱中的和音部分,他們將所有人大、政協貼上血紅的標籤,目的只是想抹黑所有想為國家出力的人,否定他們的愛國理想和高尚情操,將他們定性為反對西方民主的中國打手,令人對愛國有所顧忌,裹足不前。令人百思不解的是,面對這種邪風逆流,回歸十年來,特區政府從來沒有聲明否認,親中政黨、香港的左報,甚至代表中央政府的中聯辦也低頭默認,不敢置辯一詞。可惜,縱然清者自清,但在不知底細的市民心目中,人大、政協身上仍然留下了水洗難清的污。

近年來人大、政協予人印象有虧,除了漢奸洋奴的攻擊污衊之外,與本身良莠不齊也有一定關係。因為,人大、政協的遴選並沒有一個嚴格的規定,很多時候成了政府做人情的禮品,略有身家者贈以政協委員,關係良好者報以人大代表,久而久之,人大、政協當中便混進了不少人面獸心的敗類,貪污腐化者有之,殺人放火者有之。如因犯貪瀆罪被判死刑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克杰;在汽車上放置炸彈炸死情婦的濟南前人大主任段義和;擁有軍用裝甲車和槍枝、橫行霸道的犯罪集團首腦楊樹寬,也是河北唐山政協委員。此外,陳良宇、荊福生、王守業、王昭耀、劉維明、王武龍、劉廣智、馬榮華、祝均一等都是人大代表;邱曉華、鄭筱萸、李品三、張榮坤、王美岳、劉德遠、白尚顯、呂德彬等都是政協委員。故中央政府要保住人大、政協的清譽,外須洗刷漢奸洋奴的抹黑,內須掃除人大、政協的垃圾,否則長此以往,忠誠者不甘無辜受辱,清白者不願與噲為伍,愛國陣營必然四分五裂,日漸凋零。

雖然,本報業集團也因愛國原罪受盡污衊攻擊,然而本報業集團不偏不倚、嫉惡如仇、為民請命的辦報方針始終如一。改革開放以前,我們曾因反對內地的錯誤政策被視為反共;改革開放後,我們因支持改革開放被視為親共;香港回歸後,有人因我們支持回歸的立場說我們親中,也有人因為我們無情的揭露香港及內地各種腐敗黑暗現象說我們反中反政府,將各種罪名扣在我們頭上。然而,我們並不介意別人如何看待我們,因為,我們上不承恩,下不賣帳,我們明白自己在做甚麼。
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由七十年代起的三十多年來,六成以上的香港報章讀者風雨不改每天從不間斷的購買本集團的報紙,用他們的血汗錢向我們的公信力投下了無可置疑的信任票。同樣,本集團也對我們的讀者報以忠心赤膽,誓為捍他們的切身利益兩肋插刀,鞠躬盡瘁!

星期一, 8月 20, 2007

中國與印度

著名評論員李怡先生在《蘋果》發表文章,藉印度獨立60周年,讚揚印度作為世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是新興國家典範;而相對於一黨專政的中國,「民主道路」才是正途,而「印度的實踐卻證明,不同的種族、宗教,可以在民主制度下,以自由、包容的精神和平共處。印度從沒有追求一致,從無向不同宗教或少數種族地區移民以追求『統一』,印度只是一直在進行整合,卻不是同化。」

姑勿論李怡先生有否弄錯了新任印度女總統的身份(李指印度早前選出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是桑妮亞.甘地,即拉吉夫.甘地的遺孀;而事實上當選的是多年來效忠尼赫魯家族的帕蒂爾),他顯然希望籍比較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去突顯世上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之優劣。

的而且確,正如李及《經濟日報》的曾廣標先生所言,印度的民主制度及政黨變更,的確值得中國學習。但論到對世界開放以及自由貿易,印度相較於中國簡直是兩個極端。

先不討論種性制度遺禍及貧富懸殊此些不公平問題,印度有超過500個土邦,宗教、種姓、語言、種族和地域觀念極為分歧,更沒有一種語言可通行全國,美其名這叫尊重保育不同文化,但事實上卻令印度亂七八糟,更造成管治上的困難;相對於在中國以普通話統一全國,發揮了不同地域的優勢,不同種族的人民才能達致真正融和。(此所以西方各國掀起了學漢語熱潮,卻鮮有大舉學印語的——究竟哪一種才是印語?)

與印度人打過交道的人也知道,印度人原則性十分強,他們極抗拒外來事物。在全球化的大勢之下,印度仍處處阻撓外資零售商進入市場,連世界最大零售商Wal-Mart,也要以合資方式才可打入該國,更只能經營批發業務。此舉名為保護國內小商人,事實上卻正正阻止了本土企業發揮自身對本土市場認識的優勢(反全球化人士總以為「萬惡」的Wal-Mart及McDonald等可憑文化霸權統治全球,更以為第三世界的貧窮乃由雀巢等企業一手造成的,而韓農當然是因為歐美大國補貼農產品而跳海了),阻慢了這頭「沉睡的大象」的腳步。正因如此,早前怒罵中國聽眾講手機的商品大王羅傑斯才對投資印度有保留。

陶傑說印度官員外巡的座駕,不坐外國入口的平治,坐本國製造的小房車;印度的政府機關,規定不到攝氏32度不開冷氣,只用電風扇(單是想想已熱到hihi);印度官員都穿麻布的民族傳統服,一點也不崇洋媚歐,一身LV和江詩丹頓名牌(但西裝或是中山裝又有何不好?),「印度10億人的民族心理相當平衡,印度獨立60年,憑此一點,即可自傲於世界的貢獻。」 但不要忘記,印度有一個A貨荷里活(Bollywood)、印度的賤民(即使種性制度早已在法律上廢除)沒有向上爬的階梯、印度有一大堆能操流利英語的勞動人口,但有更大堆的文盲人口。

是的,印度與中國走的是兩條道路(尤其在政治上),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中國正在步步為營的向世界出發,印度卻在靜候世界向她招手。的確,中國的一黨專政絕不是長治久安的「穩定」法門,但印度的混亂及封閉,卻半點不值得羨慕。我們讚頌民主,但請不要忘記自由。

星期六, 8月 18, 2007

感動

感動,原來不是一個LV,不是情人節的玫瑰,不是生日的鑽介…

一個徹夜的等候;
一個尋常的電話;
一份簡單不過的手信;
一張貼著航空標籤、受了潮的明信片;
一袋突如其來的OT零食;
一句真心的問候;
一個MSN的來電震動;
一碗簡單不過的黯然銷魂麵;
一件估計不到的生日禮物;
一個SMS;
一個擁抱…

back to basic,只要是真的,也就是感動。


****

一向討厭用xanga,但原來大陸用到,還可以update,但大概看不了blogger吧。

星期三, 8月 15, 2007

趕稿


這幾天趕稿趕的要命,無論是我、劉盈還是韋穎莎也沒空update下這個blog。大概因為我是編輯部唯一的男性,老總在問了一句「你有車牌架呵?」之後便把今期的車稿塞給我——事實上,要我寫的並不是試車報告,而是advertorial,但也被其中一篇的客戶纏繞了十萬次。

忙個半死,連吹水的天份也像損失了大半,當我正想以壹仔筆觸去吹一下林寶堅尼的「血統」時,竟呆了半响也想不起它來自何方——跑車嘛,當然是意大利;但它logo上的狂牛,卻又總令我想起西班牙…

頂埋佢啦。

星期五, 8月 10, 2007

愛與不愛:Eyes on VN

說愛或不愛一個地方,其實沒有意義。惑仁不會說「在當地兒童的臉孔上看到快樂」、「在貧窮的面目中反省資本主義」之類的鬼話,事實上,在一個被社會主義扭曲人性了幾十年的地方,又可以期望人性有多光輝?
越南記者蹲的能耐(少說也蹲了三個字,旁為香港記者)、越南女孩的俏麗、胡志明市的LV專門店、不懂半句英語中文卻口口聲聲說要招商的越南副總理、多得嚇死你的摩托車、久違了的汽車渡輪(高速公路和高架天橋在越南極稀有)…總算見過一個國家,也提醒著你,「社會主義道路」如何走。
圖片需時下載,請耐心等候。




星期四, 8月 09, 2007

重到越南 首遊西貢

對香港人來說,越南的印象,大概會限於凶悍的越南船民;直到近年有參與投資的,該也會知道該地的股市有多瘋狂——越南的股市只開放了約3年,VN index卻由200點升至約900點——全世界也憧景實行(名義上的)社會主義的越南將會是下一個中國。

還記得畢業後去了一趟河內,說是去,倒不如說路過。言語不通本來毫不重要,奈何當地人的貪婪,卻在眼神中毫不掩飾地激射出來,是的,在河內,男人的額上就像清楚寫著一個賊字。

「大家越南人駛唔駛咁狼呀?」
「我係南越,佢係北越!」
在王晶的《賭神》中,龍五就是如此向高進解釋為何要對越南來的施襲者狠下殺手,反映了原來因為歷史原因,南越人根本不當北越人是同鄉,更顯示了越南的北部跟南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

事實上,越南雖然面積不大,兩地的氣候卻已大大不同:北越四季分明、南越卻只有雨、旱兩季。當朋友知道我要往胡志明市(即是西貢——還好中國沒有一個勞什子「毛澤東城」)公幹後,都會隨口問一句:「又去?」——當然,這只是一句無意識的應答——大概我們在香港久了,以為全世界也是九龍跟香港般沒有甚麼不同,所以對我們來說,青島跟深圳也是大陸,去過河內了,再去胡志明市也只是舊地重遊。

星期五, 8月 03, 2007

強國(再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要使中國在15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在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方面在十年內超過英國、十五年內趕美國(即所謂的「超英趕美」)。毛澤東號召國民「發揚敢想敢說敢幹的精神」。

但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社會上出現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當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確定了一工農業生產的高指標,提出1958年鋼產量翻一番,作為實現「大躍進」的重要步驟,達到1070萬噸。據當時的《人民日報》報導,在早稻畝產36000斤的基礎上,中稻畝產達到46000斤,田裡的稻穀緊密得排在一起,人都可以坐在上面。
報大數,早已是「新中國」的「國情」。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上半年全國的GDP總量約10.6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然而內地31個行政區早前公布其上半年的GDP數據,卻竟與國家公布的不符。各省市的數據達11.92萬億元,與中央的相差達1.24萬億元,幾乎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直轄市的GDP總和。

中國人總喜歡吹噓,即使有中國國內,各省市領導也存在著一種「唔衰得」的心態,所管轄的行政區,決不能比同期出身的同僚差。而在經濟主導一切的「國情」之下,錢以及一切可量化成dollar sign的東西便成了衡量強弱的標準。至於轄下省市有多少搶劫,人民生活如何艱苦,大家當然也不會給中央知曉個實情吧。

星期二, 7月 31, 2007

強國(續)

中央駐港聯絡辦高祀仁在「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8週年籌委會」(你可以一口氣唸完嗎?)成立儀式上表示,國民經濟總體上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06年內地的國內生產總值達20.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創12年來增速新高…」總而言之,偉大的祖國勢頭大好。

同日,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會見正在北京進行訪華活動的美國財長保爾森時表示,後者早前到青海清楚看到了中國的貧困境況,而中國政府最重要的目標,是令13億人民溫飽(當然不是令13億人民享有民主!),而中國在今日、以致將來,亦絕不會威脅任何人。

中國的國力,原來是會隨不同的受眾而改變的。為嚴格附合國情,中國男人在家對著老婆仔女,不妨「也文也武」一番,扮一下大男人,有時間打打老婆也不為過;去到外頭見到大隻佬嘛,就扮一下死狗,「首要任務是餵飽老婆仔女,現在將來也不會威脅任何人!」

星期三, 7月 25, 2007

強國

廣州《新快報》報導,有當地老饕為保口感,竟將活生生的貓隻放下滾油鑊,又用棍子活生生把貓隻殺死,手法兇殘。

廣東人是不是都是「虧」的?總喜歡以野味補身,手法更是令正常人匪夷所思(抱歉,稱進食老鼠狸貓的x為「人」已是極為尊重!):生吞蛇膽、活蝠砍頭、生飲花鹿血…數之不盡,幾殘忍都有。內地網民早前提議將洞庭湖捉到的田鼠都運到廣東,便證明了在國民心目中,廣東人確是虧得要時常進補。

往北一看,早前北京電視台《透明度》節目曾踢爆當地有人把紙皮滲進包子作餡,當局卻因為美國衛生部高官即將訪華,就食品安全問題展開中美磋商,而北京奧運又日漸臨近,中央電視台便炮製了一條捏造新聞的罪名要有關製作人員硬食。(遺憾的是,內地網民一眼就看出假新聞是假的,本港傳媒卻照單全收,當CCTV是權威——原來新聞系教的double sourcing是廢的!)

北大人總批評港人對「中國人」身份沒有認同感,土共(是的,不是左仔,長毛李卓人同工聯三寶才是左仔)又會指香港人自高自大,與國家疏離。是的,要我認這些屠狗輩為同胞,要我日夜跪拜一個沒有法治又要面的國度,對不起,我會為我身為香港人而自豪,而為身為崛起強國的子民而羞恥。

國情,不是萬億美元儲備,不是北京08奧運,不是「愛港愛國」的商人如何「抓緊國家發展機遇」,不是一國兩制如何落實,不是CEPA如何扶助香港,…國情,就是在世人眼中,「新」中國只是兇殘野蠻又愛面子的可憐國度。

瞬間決斷



美國第29任總統哈定(Warren Harding,詳見http://www.whitehouse.gov/history/presidents/wh29.html ),被認為是史上最不稱職的白宮主人。這位才智平庸、嗜好玩牌、打golf、喝酒、拈花惹草的平常男子,是Marion一家小報社的老總,其演說總被評為「堂皇的字句如大軍壓境,然而卻缺乏理念。」簡單點說,即是屬於「吹完一輪水都唔知佢講左咩」一類之人。

哈定之所以能在其出生地俄亥俄州的政壇一路延進,憑藉的原來只是一個字:「型!」

據當年一名記者Mark Sullivan所描述,哈定「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不只是英俊所能形容。當他走下講台,雙腿與身體的比例格外賞心悅目。」而事實上,共和黨內各派的大老亦一致為其天生政客的外表而傾倒,選了他為總統候選人;而美國選民亦都因著哈定的儀表堂堂、玉樹臨風而認定他就是勇氣、才智與正直的化身,令其當選為總統。

Malsolm Gladwell的《Blink》稱這個叫「Harding Fallacy」,他指出,選民可以舉出千百萬個理由來支持自己的選擇,卻不肯承認,一無是處的哈定,其當選是因為單單一個「型」字。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不會察覺自己被一閃而過的感覺蒙騙,而以為自己可以作出純理性的分析。簡單如找男女朋友,我們會說喜歡長頭髮、小咀、高大…之類數不清的條件,但很多時一見鍾情的,卻又是另回事。大腦表層下的決定,從來只有當事人——的大腦——才能明白。沒有戀愛過的人(部分戀愛過的亦然),是絕不會明白這個過程的。舉例說,當我說覺得舒淇和Angelina很性感,你會很自然認為我愛大嘴巴的女人,甚至可能連我本人也如此認為;但事實是,我也覺得崔海珊很「省鏡」,那是不是代表我喜歡不同類型的人呢?其實,人是不是又一定要分類?當喜歡/好感都只是大腦表層的一個決定,一個印象,「你喜歡哪一類人?」不是一個廢問題又是甚麼?

星期一, 7月 23, 2007

當Ryan Chan遇上Ryan Giggs




由於Eric King的關係,自幼便喜歡曼聯及傑斯(Ryan Joseph Giggs)。工作要求往澳門訪問曼聯Business Division的頭頭,星期日晨早10時便要抵達氹仔(想去去年0800到昂坪,還要是流料!), 但想到可近距離觀看「夫添」的曼聯,便欣然前往。訪問約半小時,持著有錄音機,心中又盤算著如何拍得傑斯的特寫,那美國口音的英語自是半句也聽不進耳——事實上,我set的問題也很廢:曼聯來亞洲當然是堀金了,還會來玩嗎?——趕緊做完訪問,也就拿拿淋拿著相機衝出外頭,對著正在操練的曼聯狂拍。

終於影到傑斯,也當然拍到上司指定要的C朗。操練完後,里奧費甸南爽快地步向觀眾席,為球迷簽名;朗尼、夏格維斯、董方卓及史高斯卻沒有理會球迷。壓軸當然是C朗及傑斯步向球迷席,為球球簽名,引來全場男女尖叫——當球迷高叫Ryan的時候,惑仁還真想揮手回應,定一定神才知少女們尖叫的是Ryan Giggs,而非Ryan Chan。這事先安排好的程序,正正便顯示出,曼聯很清楚在港澳球迷心目中,傑斯和C朗才是財源,小董嘛,留來大陸之行才用好了。

拍完照後,在VIP房坐了一會,放好相機喝支水,正打算離開體育館的時候,甫打開VIP房的門卻迎頭來了一個穿藍衣的高大鬼佬,那不是傑斯是誰?他突如其來的出現,還真教我不懂反應,正考慮該不該要求合照的時候,卻見他正忙普和幾位工作人員交談,看來像是做專訪的格局,既是如此,那俟作罷了。

結論是,原來傑斯真的很型,此所以有人說「十個Ryan,九個型仔」,原來是真的,哈哈!

星期日, 7月 22, 2007

Ryan 有幾型?

廣告是拍出來的,當然要幾型都有;要知Ryan有幾型(當然是Ryan Giggs),不妨重溫一下1999年足總盃準決賽,傑斯在加時階段射破阿仙奴大門的一球。

星期六, 7月 21, 2007

10年前的催淚廣告 - Ryan Giggs

I have the strength to win, but not the power to win you back.

星期五, 7月 20, 2007

偽善

公司想在雖然出了三十幾期也無甚人認識的主書(據說TA是「權貴」、想做權貴之人、上市公司主席、老闆等,事實是一本連行家也沒幾個聽過的廣告書)之外,另出一本「行政人員版」。

新書比《新Monday》還要平,同事及惑仁都狐疑,一間上市公司的行政人員,到底是否不願意花錢,而「平」對於他們來說,吸引力又是否比「物有所值」更大?一個精明的行政人員,又會不會花幾塊錢買一本廣告?

無論如何,公司也召開了腦震盪會議,看編輯部的同事有沒有意見,到底一本針對行政人員的雜誌該包含些甚麼?其實答案顯而易見,打開一本《壹周刊》book A,上市公司行政人員想看的根本全齊。一本歷十多年不衰而仍是本港最暢銷的雜誌,其市場策略,又豈會沒有參考價值?

由於公司內最膠的人——「CEO」去了阿拉斯加,會議總算沒浪費甚麼時間。話事人提出的points其實很有力:星座、遊戲、心理測驗這些元素,絕對是任何人都有興趣看的。Sales的頭頭質疑,這些料子如何適合行政人員看,事實上,人都很虛偽,人前,我們大部分人也會捧著《長尾理論》、《藍海戰略》等書本,口說一大堆理論,說著「作為公司既XX經理,我會咁睇…」(又或是「作為一家傳媒機構既CEO,我會認為…」)之類的廢話。獨個收工回家hae的時候,人又有幾多個不八卦?有幾多個不想了解自己(心理測驗的作用,其實是助讀者肯定自己,而非了解自己)?

正如我們很容易聽到「而家d傳媒點點點…」的批評,但我們不會見到《天使心》、《亞洲週刊》、「公信(及偽善)第一大報」等成為最暢銷的媒體。學校都迫學生訂公信報及親中報,因為《蘋果》這樣不對、壹仔那樣有問題,中學老師往書屋看的,中學生手執一本的,仍然不會是《信報月刊》,而是《便利》(Face)和《3》——是的,連壹仔也嫌多字。

長氣點說句,人,永遠偽善。何不老實點說句:「I’m plastic!」?

星期四, 7月 19, 2007

明光社籌旗

慈善機構,幫助弱小,當然值得支持。看著一班義工,犧牲星期六寶貴的上午,抽著旗袋:「先生買支旗…」又怎不叫人感動?

但試想想,假如有一個親戚,抱著兩小無猜來問閣下商借三兩千作開飯之用,但他卻有嫖賭飲吹的前科,你又會作何想?

又假如這位親戚平常總愛借基督大愛之名,對閣下一切行為(包括閣下讀報的版面、閣下說粗口、閣下在街頭對索女行注目禮等行為)處處管制,卻來大大聲跟你說急需金錢買樓作道德清洗基地,你又有何感想?

2007年7月25日(星期三),明光社將會在新界區賣旗籌款。你樂善好施,逢旗必買?也請先了解這幫打「基督」旗幟的人過去幹過些甚麼。

提起明光社,人們總會立刻聯想起其身兼淫褻物品審裁員的總幹事蔡志森。事實上,明光社一直以維護社會道德風氣為己任。該社成立於1997年,成立的目的據說是為了「關注傳媒污染、正視社會歪風。它的成員包括律師、校長、神職人員和媒體工作者等,在性道德立場上極端保守,認為連自慰、婚前性行為和同性戀都不符合基督教的倫理原則。

1997年,明光社成立,總辦公室位於長沙灣,面積約300平方呎。

2000年,香港政府因要滿足國際人權公約的要求,於是提出推動「性傾向歧視立法」,以保障同志的人權、生存權、教育就業權等。一向認為同性戀為後天病變的明光社,遂發起一人一信運動,呼籲社會中堅主動集結,並指同性戀有違傳統家庭倫理,家長應該保護子女,免得子女接收到「同性戀很正常」之類的資訊。

2001年,取得影視處該年132個外判項目中的5個。

2003年,建立「維護家庭聯盟」,以「捍衛一夫一妻,反對同性婚姻」為主要訴求。

2004年底,明光社和其他機構合辦了「重建整全心性」工作坊,號稱目的是訓練更多可以「關懷和輔導」同性戀者的人才,以求「改正」同性戀者的性傾向。

2005年9月,明光社於《明報》登出聲明,反對降低肛交年齡。
(見以下連結 http://www.truth-light.org.hk/form/news-mingpao-sign.jpg

2005年10月,教統局規劃中小學教師的人權教育培訓課程,讓擁有以上「尊重人權」往績的明光社承辦。

2007年,有關「中大學生報事件」及「鏗鏘集《同志‧戀人》事件」,請自行google一下。明光社位於長沙灣的寫字樓,現時已擴至約700平方呎。

明光社7月25日籌旗的理由,為「購買辦公室暨成立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特首你我都沒得揀,但是否將閣下辛勞所得放進一個「基督教社會道德裁判」的口袋,供其成立道德高地的據點,7月25日,你,有得揀。

廷伸閱讀:http://sidekick.myblog.hk/archives/2007/05/19/1031/
(參考:何春蕤〈揭明光社底牌系列〉)

星期六, 7月 14, 2007

外交







(上至下)現任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周恩來、李肇星。


猶記得膠流國情團有一個行程是參觀中國外交部,節目是聽一下外交官員發長外交講話。

外交,據維基百科指出,乃「一個國家在國際關係方面的活動。如互派使節、進行談判、會談。一般來說外交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官就和平、文化、經濟、貿易或戰爭等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一般來說國際條約首先是由外交官協商而成,然後由國家的政治家批准簽署生效的。」換句話話說,外交就是一個國家的「面」,外國人對一個國家的印象,有很多時便建基於外交官員。


因此,外交官可不是外交交的官員。一個成功的外交官,必定需通曉外語兼氣度不凡,學識廣博且視野開闊,才能令人對該國有一個好印象。

但看看我們偉大的祖國,看看卸任不久、剛被北大委為教授的前外交部長李肇星,便知道中國是不是「國際形勢大好」了。一個EQ零蛋兼而充滿民族亢奮的鼠頭獐目小農,竟還能當上一國之對外第一交椅,並是十三億人民大國第一學府的教授,如此國家,怎不教人笑話?
記不記得,曾幾何時,我們有過周恩來作外交部長?

廷伸閱讀:余杰《挨餓與人權》

星期四, 7月 12, 2007

吉士

很久以前,在一個演習中,漫長的夜晚,與同學談天打發時間,聊到成功的要素。

「吉士!任你飽讀詩書,滿肚墨水,由媾女到工作,有哪一樣不要吉士?」我很記得我如此答。

今天,被稱為奇女子的狄娜姐,示範了何謂吉士。

回家見到爸爸在看錄好了的《大國堀起》,正狐疑為何平時慣看中央台的他為何竟在看TVB廣東版我,卻在不知不覺間也看了一份——太型了,狄娜太型了。

星期一的《蘋果》報導, 狄娜一句「究竟曾慶紅有冇為佢(江澤民)講妥咩條件,然後佢先至肯下台呢?」被無線斬殺了,我那天還在想TVB竟如此沒有「吉士」,用overrun為籍口;但在看了那晚的《大國堀起》後,卻發覺原來主持人被剪的那句說話只算小兒科。

「中國而家律師多到通街走,法律就照舊唔遵守…」「以前七十年代外國人都會信下你張合同,而家就去左一個大家鬥呃得叻既年代」…多不勝數的sound-bite,請自己上youtube搵。

在一片「祖國正處於強盛的發展勢頭,香港應把握呢個百年難得既機遇…」的吟沉中,還好有狄娜姐一句「連自己人民飯都未有得食……你唔能夠睇色情場所唱卡拉OK或者諸如此類大款、暴發戶,見到佢就話中國經濟好,見到一萬億儲備就話經濟好。點解你唔返轉頭睇我爭日本幾多錢呢?點解你唔睇江澤民同胡錦濤,做乜要 將地割晒畀人呀?」,這就是吉士。

今期型人選舉,捨你其誰?

星期二, 7月 10, 2007

情人

朋友問覺得哪一個女明星「正」。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在任何有女性的圈子也提出過——嗯,正如一位大哥哥說過,你永遠也不會明白女人是想甚麼的。

以下為本刊的editor’s choice。

最適合作女朋友的:舒淇

最適合作情婦的:楊恭如

最適合作情人的:楊崢

最適合一夜情的:熄左燈又飲左酒,一樣既jei

最適合作太太的:結左婚仲想有以上個咋野?

最適合作二奶的:呢d野結左婚先可以!我地接受唔到婚前包二奶既行為…

最適合for嫖的:污糟呀!留番d錢啦後生仔。

最適合作朋友妻的:賤格!……嗯,其實邊個都無所謂,重點在「朋友」二字…

閣下或許會問,情人與情婦有何分別呢?有讀過內地有關貪官的新聞嗎?例必有的情節是「包養情婦」——是的,在中國國情下,「情婦」例必牽涉到錢,是要「包養」的,也不會跟閣下來浪漫。情人嘛,有情便好,飲水飽便行,總之雙方皆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誰也不靠誰,感覺先行。

星期六, 7月 07, 2007

牛仔的金魚

七月六日,美國總統布殊仔(George W. Bush)的生日,突然想起一個故事。

話說美國擬攻打伊拉克之前,布殊希望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於是便相約老死Tony Blair到大衛營商討。

Bush:「我想打伊拉克,笠晒佢d石油!」

Blair:「無啦啦出兵,無人支持你,打hi咩?」

Bush:「挑!屈膠佢有大殺傷武器咪得囉。」

Blair:「咁大鑊?就當你得,但打場仗死好很多無辜既人架喎。」

Bush:「打仗梗死少少人既…」

Blair:「少少?」

Bush:「嗯,我估大概死十萬回教徒同一條金魚…」

Blair:「金魚,好地地死咩金魚?」

Bush:「你睇下,你問都唔問下個十萬回教徒,咪扮晒仁慈啦!你唔支持我到時就唔分石油比你…」

江湖傳聞,上述昤否事實請自行判斷;但連布殊仔此種被公認為笨旦的人也可輕易轉移視線,可想而知日常對話,我們如何在不知不覺間被牽著鼻子走。要相信前任何事前,不妨用理性過濾一下,莫被戲法迷惑了。

星期四, 6月 28, 2007

北京之二


畢業論文的成績也出了,仍是要上課。

國情班第一課,課題是國家政治制度及香港一國兩制——先不說上述課題早已修了七千遍,在國內教授吟吟沉沉喋喋不休地歌功頒德「成功落實一國兩制」(左報說「同學都聽得津津有味」,假的!)的環境之下,要求一個有輕微宿醉的人不打瞌睡,難矣。

課前,主辦單位的領導人千叮萬囑一些提問時的「注意點」:
1. 別提「一黨專政」,那是「不正確」的描述。
2. 勿用「大陸」、「中國」等字眼,香港是中國一部分;而前者則是相對台灣而言的。
3. 不准睡覺,因為無線會來採訪(李家文當然是為扑王振民咪而來,難道會來跟在下做專訪?)

寫本文時,我很清醒,上述亦是實情。
國情班原來是要讓學員理解思想操控的實務操作——「未來之星」嘛,當然是倒模般的工廠啤機成品了。

星期三, 6月 27, 2007

跟媽媽一起買晚餐的材料,去到雜貨店買蛋,看見有預先包好十元一袋的,也有一隻隻放在箱子內任君選擇的;忽然想起,在廣州的家,蛋是500g、500g(即內地一斤)地賣的,那倒也方便,兩個人回去想早餐弄炒蛋,買四隻便行,不用買一盒。

那便奇了,香港的食品多是內地進口的,內地的更不消說,為何同一樣貨品,甚至同一個貨源,賣法竟會不同?怎料媽媽竟回答:「同一個貨源?不,這家人不賣大陸蛋的。」一家尋常不過的雜貨店,竟還有這種規矩嘛!

小時候,爸爸會在週六帶我四處去,其中一個節目是逛裕華國貨。大概中國人都很愛面子,當年裕華國貨賣的,都是質量最好的中國產貨品,國貨公司本身就代表了「性價比超高」。

甚麼時候開始,電子產品上的「Made in Japan」由豆腐渣變了人人渴求的一個label、成衣上的「Made in Hong Kong」由cheap野變了用料上乘的佳品、Nikon相機本田汽車皆是「Made in Thailand」?而同時被稱作世界工廠的中國,其所產的「Made in China」經過廿多年竟由價廉物美成了假貨代名詞?

國情洗腦班對我們說,中國,不,祖國發展起來了,一國兩制成功落實了;媽媽說:「人,沒有人格;國,也自然沒有國格。」

當對面肥仔雜貨店拒售中國雞蛋,九點幾的GDP年增長、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到底代表了什麼?

福佳始終有你2(煲呔搵工靠你) from http://plastichk.blogspot.com

唱詞皆不及〈福佳〉,但為表對林忌的支持,點都post下。

即使去完國情班,七一對我的意義也不會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

歌詞:
乜都改改彷彿易事 制度轉千次
成全李憤長與飯焦
分心打機都好沉迷 創造了英語
羅羅李李 合併超勁!
唐突蘿柚谷爆好句 高雅o既樂趣
失禮香江最精
無聊場合大小也力拼
是誰陪伴馬力 望下屆高升?
煲呔搵工靠你!(I will get the job Done!)
拍馬屁聲響足一世紀
科水偏偏有我? (普選偏偏冇我?)
廿萬送俾風水佬較飛
送底褲 送絲襪 送胸圍
變態社會上位演戲 不捨不棄
淫褻了不起 (福佳始終有你!)

覆邦傾家愛國條文 孽瘤納稅專政
和諧靠你 付上生命
明目張膽中指取勝 開會瞓住聽
金紫荊章照拎
無能人士亂嗡也力拼
是誰陪伴馬力 望下屆高升?
煲呔搵工靠你!(I will get the job Done!)
拍馬屁聲響足一世紀
普選偏偏冇我? (普選偏偏冇我?)
八百張飛選多一世紀
玩謝你 送酒席 送主席
傲慢冷嘲各種冤氣 不捨不棄
陪笑了不起 福佳始終有你!
(國︰現在老闆是誰?)
拍馬屁聲響足一世紀
普選偏偏冇我?
(等廿世~Yeah)
(國︰我的票在哪裡?)
八百張飛選多一世紀
三謝禮 拜天地 葬天地
傲慢冷嘲各種冤氣 不捨不棄
陪笑了不起 福佳始終有你!

北京之一
























再訪北京。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天安門廣場、同一條王府井大街、同一款波音747-800嘖射機(去曼谷、越南也是同款!),心中卻很清楚,一切將很不一樣。

乘的是0830的班機,需0530到機場,在公司完成了點點手尾,回家略為收拾,也沒如何睡了。既然旅程由左報安排,也就順理成章需交稿了;反正遲早要做,便自告奮勇地要作寫手了。主辦單位卻志大材疏,要求各學員準時交稿的同時,卻沒有提供notebook。好不容易弄來一部電腦,卻TMD沒有「O」、「L」、及「9」等鍵,令使用速成輸入法的我狼狽不堪。

晚上,當然總是要出去的了,內地的同學提議去三里屯。想起2006年的5月,即使已是夏天,街上仍是滲著涼意,也是深夜,也是累得不堪,那天的前門街上,車很少,北京的空氣——幸運地——很清新…三里屯是使館區,整整齊齊,卻冷冷清清,嘈吵的音樂配襯著十有九空的桌子,卻背著「北京蘭桂坊」之名,還真令人有點鬱卒。


(合照左起:傷盡萬千少女心嘅型英帥靚正傳媒大亨、gag后侯嘉敏、據講係珠海之花九成似nicole lui嘅Yaya、組長排球天后Chole、中化/會考作文卷不離身既阿吉(前)、成功證實智商與頭部大小成正比嘅B. H. Chow、隨時隨地瞓覺術宗師Jessie(前)、唔多出聲嘅東哥、去邊都要影相嘅winnie、通曉多國語言嘅Teresa)

星期六, 6月 16, 2007

下了兩個星期的雨終於停了,天終究是藍色的。

星期四, 6月 14, 2007

北京2007前傳

參加親中報章的國情團,打算免費上京,也順道重遊一下這個可愛的城市。出發前必須先出席一個簡介會,收到行程表,看到密密麻麻的行程,心中早已涼了半截;再加上儘管男女比例是3比7,卻基本上沒有令人驚艷的團員,令我對交流流團的期待少了好一大截。

本來由單星旗的越南回到五星旗的祖國經歷早己令我對中國有大大好感(此事下回再述),但強迫性的愛國洗腦,卻令人噁心。更令人心煩的,是主辦單位的化表不斷重複地述說如不可上課打瞌睡、不可逃課等規則——大家也是大學生了,還要限這限那,又怎不令人討厭?意外地,親中報的副老總不是想像中的保守派,整個活動中要數他的講話最有意思,他深入淺出地剖析了中國報業所面對的困境,也多次肯定了國內媒體亦需扮演「監督」的角色。最令人驚喜的,是他不諱言,媒體最重要的是賺錢——這尤如狠狠地刮了那些常批評報章「商業化」的偽君子一巴掌。

接著一位曾當過多間報館老總的私立大學教授的「課堂」,卻讓人大打瞌睡。題為「九七後的香港傳媒」,說的來來去去也是《蘋果日報》商業化,以及其如何衝擊市場。最後她提問的問題更是令人發笑——香港傳媒誰主浮沉——當學者們只懂扼腕嘆文人報章逐步消亡、當學者們只識批評《蘋果》讀者主導、當知識大報打著公信第一的旗幟忘卻屠城過去、當所謂的商業大報敢於在共產一國的國土上將共產暴政真相公之於世,誰主浮沉大概仍不知曉,我們只會知道,市場會汰延留強——沒什麼好可惜的,世界總是屬於先行者——別忘了普立茲當年搞的是什麼報紙。時代,總會摒棄抱殘守缺的人。

星期二, 5月 29, 2007

Propaganda

在Web2.0的時代,竟仍有當權者相信可憑Propaganda影響人心。「任誰留下血汗便是個精英」如何又會及得上「福佳始終有你」?

據說此MV收看率比政府Propaganda高出逾倍,在〈福佳〉中出現的福佳們在在提醒我們,在中國人的社會,早已沒有了黑白,沒有了是非,殺人放火金紫荊。是的,六四事件當天,我們都年幼,但我們不會不知軍隊開真槍殺自己國的平民是對還是錯。十年浩劫後,假如沒有互聯網,我們會不會以為自己渡過了歌舞昇平的十年?

有時候,不是放不放下的問題。

越南‧勢


越南之旅隊員配備:D70s + 18-70mm + 70-300mm ($600)超值鏡 + lonely planet 背包天書(中文版,英文版太貴!)


陪好友往買旅行用的相機,一向堅持不要代人比廣告費,對非專業級的我們,偏色便偏色了,canon早已不列入考慮之列,入門級的nikon朋友又不喜歡,我最後建議好買Pentax K100D,$6180,機身 + 18-55mm lens + 55-200mm lens + filter *2 + 4G SD card + 保護貼 + 相機袋,還兩支鏡頭一點也不「膠」,mount也是金屬的,單憑坊間形容Pentax「利到界手」,絕對超值。與售貨員閒談,我也忍不住手買了支Nikon 70-300mm F/4-5.6G,以作旅行之用,盛惠600大元!(是的,是600港元,不是6000!)

與她閒談,問到是否會用來出assignment用,她卻說有位來自某親中報紙的行家,由於公司未有提供photog(事實上財經版一般沒有太多photog),以致經常出動自己的「架生」,但由於該行家用的是單反(SLR),其他行家用的多是DC仔,以致他常被指「扮嘢」,甚至排擠。

對於從沒出過財經assignment的在下,那的確是奇聞:區區一部數千元的單反,竟就會導致給排擠了?朋友解釋說,財經記者的圈子很少,當然要埋堆了並排除非我族類了。是的,有人的地方,便有是非圈子。人總愛自己獨特,卻也很怕被排除在外——美其名這叫世故,但庸俗會不會才更適合去形容「人」此種動物?朋友說的一點也不錯,搵食嘛,總不能得罪人。要做80%的「堆」還是20%的「被排擠」,說穿了也是自由選擇。

從朋友口中還聽到了,一個早知的沒完沒了——沒有什麼驚奇和震盪,一次、兩次、是不是還有第三次?真與假也不要緊了,只是習慣不來,揮之不去,累是累了,累得走也走不動了。William Hung說「傾盡所有,無所後悔」,是的,已沒有餘力再做點什麼。從同一個陣線,到角力場上的對立面,再角力大概也只會令大家永不超生。

心情再差,仍是期待越南之行。早想走遍四大「共產」國度,看這荒謬的主義如何被自由市場逐個擊破。《三國演義》首句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說的正是「天下大勢」,意識形態的對立早晚會消去。擁著《資本論》高呼反全球化、反自由市場之人,有時間便不妨看看一下天下大勢。勢,從來沒人可以阻止——一個制度的衰亡、一段感情的消逝、一個企業的壯大、一個人的生老病死、以致愛上一個人,當閣下以為可以好人感動天,當閣下認為知其不可為而為是浪漫,才會突然驚覺人多麼無力。

是的,資本家搾壓工人;是的,工資低得不合理。一個社會工人要坐40元巴士去打一份時薪15元的工作當然是一個悲劇,但當一個社會做與不做也是三十六的時候,又會如何?馬克斯爺爺很偉大,卻誤以為人性是光輝的,共產嘛,還是不妨留來給後世紙上談兵好了。

當越南逐步開放,當中國有萬幾億外匯儲備,原來美國為捍衛資本主義而打越戰,可打得真真寃枉。在西貢(不是HCM市!)街頭呷一口咖啡,吃一碗價值5元的牛河,看著自由開放的遍地開花,欣賞越南人(尤其是少女)的法式優雅悠閒,又怎不叫人期待?

星期四, 5月 17, 2007

從品味到傳統文化

當當權者離民眾愈來愈遠,是不是政權該「收皮」的時候?一個未經人民授權的政府,一個又一個品味審查處,早已是笑話的來源。現在愈來愈好玩了,繼千多人投訴聖經之後,民間組織「獨立媒體」(inmediahk)亦正籌備網上聯署,指馬力的六四言論令人不安及歪曲事實,與主流社會的道德和價值觀相違,令人嘔心;收集簽名後會向影視處投訴。

是的,假如有人不自量力地自以為可以手執法規掌控社會品味,倒活該來讓其試試人民力量何其巨大,感受一下成為國際笑柄的滋味(亞洲國際都會當然久不久便要鬧些國際級笑話才合理!)更何況在有了互聯網之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了,連網上世界都是雙向的web2.0了,還竟有人相信當權者可由上而下地擁有「品味管理權」?

我們都很奇怪,一面聲討當權者對品味的審查是干預,卻不斷要求政府保育這樣保育那個,難道我們還天真得認為政府機關很清楚何謂傳統文化?

康文署便又做膠事。本來好端端的傳統「搶包山」因被政府指危險而於70年代給禁止了,該署卻來一個借屍還魂,又打椿、又選拔,兼而限定參加人數,還有一大堆的規則要守,「搶」的本質早就消失了,參賽者只是鬥快「攞」而已。今年,當局決定用膠來代替包,將一個個膠包掛上塔,以便循環再用,令「搶包山」變成「攞膠山」。

明年,政府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肯定會將「山」這個元素也閹去,形式待定。從「搶包山」到「攞膠膠」,傳統文化便是如此被逐個字消去。

星期二, 5月 15, 2007

情色

淫褻物品審裁處將《中大學生報》2月號及3月號的情色版評定為二級不雅刊物。有人會說,審裁處的道德水平與社會脫節,但平心而論,單以有關刊物的內容而言,評級並不是毫無道理的。然而,若再細心點想,審裁處及中大對該刊物的批評都是不恰當的。

顯而易見,即使社會每天發生多少單風化案,報刊風月版內容如何露骨,亂倫、人獸交等行為皆不能為社會大眾所接受;這令人不禁要提出疑問,究竟《中大學生報》要探討的空間在何處?進一步說,即使這類題材有探討的空間,《中大學生報》以如此輕率的態度、粗疏的問卷、日常對話式的寫作手法來處理,又豈是認真學人的所應有的行為?

大概眼見社會各界開始對該刊發炮,中大校方早前便指《中大學生報》「影響中大同學利益,損害校譽」,又對學生報出版委員會十二人發出嚴重警告,還考慮處分有關學生。然而問題是,到底所謂的「校譽」是甚麼東西?是同一所大學「生產」的學生全皆冰清玉潔兼思想純正?還是社會人士實際上期望每一個受過三年大學教育的學生,都有批判的膽識與創見的能力?當一家大學本身就放棄了寬容、當一班老師放棄了讓學生犯錯的胸襟,到底如此的一家大學還有沒有資格去批評一份學生刊物「有損校譽」?

《中大學生報》在架構上屬於中大學生會,而學生會正正代表了中大學生的利益。《中大學生報》亦早已表示該刊物以大學生為對象讀者。明顯不過,擁有批評該報的責任和權利的,本就是中大學生會以及該刊物的讀者群。是的,社會對大學生有很高的期望,但既然各界期望大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何卻竟然有人想籍法規去奪走中大學生會以及廣大讀者批判的權利,將刊物封殺?

大文豪伏爾泰說過:「我不同意你所言,但卻會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面對著寫上「你會唔會幻想過同阿爸阿媽兄弟姐妹做愛?」、「你最想同咩動物做愛?」等字句的問卷,確實令人感到噁心及不能接受;但更令人噁心、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看到社會上一張又一張偽善的面孔,利用幾個大學生犯下錯失的機會,去打壓他們探索求知的空間,以至我們寶貴的出版自由。社會未必需要認同編委會的理據,大學未必需要贊同問卷的一字一句,任何人卻絕對無權以建制法規去埋葬幾名有理想、有探求的中大學生。

星期四, 5月 03, 2007

5‧1/黃金‧週

偉大的人,都有打破傳統的勇氣,以及將旁人玩弄於股掌的機智——英雄,往往身處於老人堆中,在一堆因循守舊的人中鑽營。鄧小平當年深知社會主義行不通,明白只有自由市場才是令國家走上富強的道路,但礙於當時中共保守元老眾多,要改變此班食古不化、偏卻曾是激進份子的老不死的想法又談何容易?好一個鄧伯爺,想出了一個勞什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口號,將大鑊飯陰乾。

對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勞動節是個大節,一個事必有巡遊的大節。今天,在號稱世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勞動節已沒有巡遊,取而代之的,是連續一星期的長假,全國沾滿了資本主義的消費黃金氣味,世界各地充斥了來自四千年文明古國的文明遊客,充分見證了所謂的「大中華盛世」。香港的勞動節,工會領袖會高呼「要求政府立刻展開工程,係立刻!」之類的蠢話,另一邊箱,一條又一條來自偉大祖國的「黃金周」卻在各大百老匯出沒。

星期二, 5月 01, 2007

現代人發明了一個叫「情緒病」的詞彙,大凡長期情緒低落兼而胡思亂想,即可歸咎於身體內某些令人不快的物質分泌過剩。然而,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到底自己的想法對情緒有沒有關係呢?

生命,本來的屬性便是「無」;人無一物地來,同時也無一物地去。生命的過程中,我們總會埋怨「失去」:失去金錢、失去事業、失去感情……卻沒考慮過沒有「得」,又何來有「失」?與其沉醉在「失」的低落情緒中,倒不如回憶一下「得」的喜悅。

習慣無常,才懂得慶幸。無常根本就是生命的本質。正如一位網友所言:「人生最壞就係死,只要你一日唔死,有咩解決唔倒?無女呀?溝囉!溝到最後一口氣都要溝;無錢呀?搵囉!搵到最後一口氣都要搵。」多麼豪氣干雲!

人某程度上為希望而活;然而反過來亦可以說,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星期六, 4月 28, 2007

SAT sharing

If we cannot rely on the judgement of individual businessmen, taking their own risks, we have no future anyway.

----- John J. Cowperthwaite

I think that's why I thought the HK film makers look like beggers...

星期三, 4月 25, 2007

RTHK、內地同學

跟杜sir吃午飯,他趕在1130上課(但事實上他1145才離席),我們趕在1200前埋單(大中小點一律當小點計!)。

席間,說開港台被摺事件,杜sir問各人有何意見。在香港,當香港老師問香港學生有何看法時,必然反應是dead air,我們當然也不例外了。對於此事,我倒是真的沒什麼意見,事實上,我不認為在web 2.0的年代,沒有了港台對言論自由有什麼影響(反而如果是「低品味」的暢銷報刊被影視娛樂處或報評會勒令「收皮」,那便意味著我們沒有了言論自由——好消息是,報評會只是不咬人的吠犬;壞消息?那用公帑的影視處卻能操生殺大權),而港台以現行方式存在,亦只意味著一個官僚機構的苟活。

一位同學卻一語道破大家沒有看法的原因,「杜sir,你是站在哪一方的呢?」原來,我們暗地裡都避開爭論,只求自己所持的,能順著周圍各人的思路,大家嘻嘻哈哈便又一天。

話題一轉,大家又聊到同席一位內地同學找工作的問題上,那位同學希望加入一間聲稱最有公信力的報館工作,認識極多傳媒人的杜sir卻道出了殘酷事實,指據過往記錄,該報根本不肯為內地同學辦複雜的工作簽證,而入境處亦勢將諸多挑剔,阻止內地生留港工作。事實上,內地同學都極渴望可留港工作,但於6月畢業的他們卻必須於8月前找到工作,否則便屬逾期居留;而基於撥款及政治原因,大學亦很樂意大舉收取內地生(因此本地學生想住宿舍?門兒都沒有!)。但問題是,當我們用公帑資助此班內地生學有所成的同時,政府及本地部分機構卻拒絕給機會他們服務本港,在此同時,政府每天卻在源源不絕輸入150名大部分為低學歷低技術的新移民。(因該150人多以團聚為由來港的,肯嫁一個拿綜援的容貌猥瑣行將就木的70歲男子為妻的,大家大可以想像一下是什麼人)

簡單點說,如果閣下是納稅人,你正做著的是以你辛勞所得來輸出人材往偉大的祖國,再換來一堆拖低工資及極有可能只拿取社會福利(亦是在你的口袋中拿錢!)拒絕貢獻的「人材」。究竟是我們被祖國搵笨,還是香港政府不敢打破質素稍遜的本地大學生飯碗帶來的惡果?還是因為有大學校長掛熱心教育之名卻貪名貪財,為著撥款而收生,令內地同學、香港學生以致納稅人蒙受損失?

星期一, 4月 23, 2007

Love in a Life Time

《西遊記》最經典、最堪回味的,其實不是那一段對白。盧冠廷主唱的主題曲,正正道出了放下、放不下的矛盾。

一生所愛 (Love in a Life Time)
主唱:盧冠廷
女聲:莫文蔚
作詞:唐書琛
作曲:盧冠廷
編曲:盧冠廷

從前現在過去了再不來
紅紅落葉常埋塵土內
開始終結總是沒變改
天邊的你漂泊白雲外
苦海翻起愛恨
在世間難逃離命運
相親竟不可接近
或我應該相信是緣分
情人別後永遠再不來(消散的情緣)
無言獨坐放眼塵世外(願來日再續)
鮮花雖會凋謝(只願)但會在開(為你)
一生所愛隱約(守候)在白雲外(期待)

For S, Sunday Sharing

一向認為,周星馳是香港其中一個最偉大的電影人。今天有線重播的《逃學威龍》,便把我釘了在梳化上,久久不願離席。

兩集遠古時上映的《西遊記》,是劉鎮偉的代表作,也是周星馳其中一齣最佳作品。但大概那時候的我對忘情棄愛的痛苦沒有什麼體會,只當作笑片來看,也覺得周星馳的搞笑功夫比《賭聖》、《家有囍事》時的時候遜色了。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重看,卻開始對片中以前當作笑位的地方有點感覺:開始感受到那種欲罷不能的遺憾。

據說,遺憾才會令人珍惜得徹底;慢慢同意,周星馳其實不必等到《少林足球》便已經是影帝;世人,永遠會像至尊寶般,即使戴上了金剛圈,卻永遠逃不出情愛的緊咒。

星期六, 4月 21, 2007

乞兒

據hollywoodreporter.com報導,香港獅子山學會代表早前列席了立法會一個會議,對財政司司長早前建議撥款3億成立電影發展局表示反對。他們認為用納稅人的錢去支援電影業並不妥當,「如果納稅人希望支持香港電影業,他們早就買票進場了」。

事實上,電影人到底有沒有想過港片的困局是由誰造成的?是BT還是政府的錯?還是動輒亢奮不已有事聲大夾惡無事財大氣粗的電影人本身?問一下電影人,他們大概會說是觀眾的錯,不然他們又怎會老奉像乞丐般,欣然接受那三億。

古人說,衣食足後知榮辱,電影人是不是餓瘋了,連廉恥也失掉了?大導演陳嘉上在攤大手板的同時,竟說當局不應預先審批電影內容及影響創作精神,如果邏輯成立,下星期我返工大可以跟上司說:「雖然你出糧給我,卻請別理我寫些什麼垃圾!」,其荒謬就如當閣下好心施捨三百元給一名街頭乞丐,勤說他該好好買點吃的,怎知那乞丐竟反指「你理我吖!?」,並指將金錢全數拿往賭場「搏一搏」是他的「創作精神」…

若藝人會一臉正氣指責狗仔隊、不良傳媒教壞細路,為何卻不敢指責自己倒黑為白、指鹿為馬?原因極為簡單,三億嘛,理得社會風氣,理得公平公義呢?說穿了,人總是為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做事。難為了辛勞工作的納稅人,竟要在不自願的情況下,為電影人種下的惡果埋單!

MBA O'dinner


接到久違了的攝影工作,為一個專為內地學員而設的MBA迎新晚宴拍照。學員們都在國內大機構工作,大部份都在廣州上班。學士課程的O-camp,不外乎「con」下、男同學在女同學身上做下掌上壓、玩check point之類(然後,我們的大學生——有時自稱社會精英或是知識份子——會經常要求大家視他們為成年人!);碩士嘛,大家也有家室了,數萬元學費可不要浪費掉,趕快交換一下名片,擴闊一下網絡好了。

默哀…

累得要死,胡思亂想。

美國發生該國史上最嚴重槍擊案,當人人也以為各大槍會會潛水之時,有槍會卻反其道而行,大肆宣揚合法擁有槍械的好處——如果人人也帶槍上街,那槍手便不能輕易槍斃數十人了,大不了來個反擊云云。

初聽到此段新聞,也想不到該如何反駁,心中頓時迷惑了。的而且確,即使在禁槍禁得嚴厲的日本,也不是沒有械劫案的。而且,重點可不是槍會的言論有否道理,而是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群體的想法,換句話說,要修改憲法,要求民意贊成限制公民擁有槍械,根本就是與虎謀皮。

「公民記者」的概念,就是人人可當記者;那「公民社會」的要義,是不是意味著一個社會再不需靠一小撮當權者的力量,便可自行維繫社會的秩序?那倒好辦了,一人一槍,整個美國「西部化」了,人人以為自己是奇連伊士活,美國人會不會因此而安居樂業?

對於槍械,我可沒甚麼意見。需知道,槍械並不邪惡,邪惡的,是人——一支M16並不會殺人,只有萬惡的人才會殺人。退一千萬步來說,管制槍械會引起無數反對聲音,管制毒品(即使只是大麻!)卻從來人人舉腳贊成?前些天曾跟朋友開玩笑,大家討論如果有一天要犯罪,會做什麼罪犯,我說,毒販好了。朋友反問,「生仔無屎忽喎!」,我說,吸毒的人都是自願的,因軍火而死的,卻無從選擇!

別問到底是寂寞可怕,還是空虛可怕,假如閣下不是被迫為娼的良,可沒人迫你吸毒。當禁槍仍有爭議,為何我們會一致贊成禁毒?即使在數年前大行其道的《古惑仔》系列,販毒的便一定是奸角—當然,陳浩南可一定是忠的,即使他「行古惑」。可見不知為何,我們竟覺得毒販比走軍火邪惡多了。(當然,我可沒說販毒的是忠良!不過如果閣下認為毒販和煙草商人可恥,可別再幫襯他們,買他們所辦的報紙了;當然,也不要為他們打工…)

細想一下,到底禁毒的理據何在?有害於社會?那為何不禁煙?
已禁煙了?是的,但既然毒品跟煙草的禍害相似,那為何禁的方法不一致?

誰都知道,在香港,沒人可被控吸毒(沒這條罪!),卻隨時可被控吸煙——即使閣下在後樓梯以致自己的辦公室抽煙。在香港,即使是大麻,也不是合法商品;香煙,卻可以在七仔輕易買到。不法商品可合法吸食,合法商品卻不能在私人地方與三五知己合法共享!(在香港,如果閣下想在自置物業開一家餐廳以「可吸煙」為招徠,只招待吸煙人士——即是在私人地方使用合法商品——對不起,這個「自由港」可沒此種自由。)

聞說政府想搞些什麼通識教育,好事嘛!但,請先教育一下鄭家富、左偉國以及一眾被叫作社會精英的AO,先弄清楚邏輯,也請教教他們,如何尊重他人妄顧健康的自由。

星期三, 4月 18, 2007

愛恨

聽說,恨一個人,很累。
但原來,愛一個人,也很累。
愛人累,還是恨人更累?
愛一個愛自己的人累、愛一個恨自己的人累、恨一個恨自己的人累、還是恨一個愛自己的人累?
被恨,很累;但被愛,大概也很累。
愛與恨,有何分別?

如果我們因為恨一個人太累而不去恨,我們又是否不該愛人?

原來,最可笑的,是人竟狂妄王以為自己可駕馭愛恨——愛一個人,固然之可以無厘頭,恨一個人的感覺,你也永遠揮之不去。

星期二, 4月 17, 2007

臘鴨電影人

近期大概是睡得太少了,終日疑神疑鬼,甚至懷疑自己不是在做財經雜誌的工作,而是去了《milk》、《東touch》等寫鱔稿。事實上,近日心情奇差的同時,卻不斷要搞盡腦汁用寥寥數句來推廣名錶、golf服裝、空氣清新機、球杆、車胎等平時基本上毫無接觸的產品,對我來說簡直是十級折磨。雖說有公關稿可抄,有時候看著產品照呆了眼十分鐘而茫無頭緒,真有點不知所措。不知是否因我毫無市場觸覺,從去年始,上司已沒有分配客戶稿予我;惟今期工作奇多,迫不得已我要重操故業。

都說心情不佳,還要給我看到一些大話連篇、行徑嘔心的獻世人粉。一班日夜因被荷里活買下劇本而天天以為自己拿了奧斯卡的電影人(麥兆輝倒是有大將之風),又在一年一度搞「私人派對」——當然,那是有轉播權爭議時所用的字眼,當要挪用納稅人的血汗錢時,「電影人」會說,香港電影需要香港人的支持。

香港電影是不是「臘鴨」?不知道,但也許香港電影圈已沒有人材,拍出《得閒飲茶》此等垃圾片的肥仔聰(我得閒真係飲下茶好過,download都嫌嘥memory!)今年充作司儀,和自吹自擂出大場面絕無問題的曾寶儀及「我要做辦事」卻與獎項無緣的張家輝拍檔,冷gag卻凍死七隻北極熊;又也許真的是怕給「邊緣化」,或是香港電影圈要「展現國際視野」,大會找來的頒獎嘉賓竟幾乎全是國內、亞洲藝人,包括身型靚絕的權相佑、文盲張靚穎(連人家名字也不懂唸!)等。

看看獲獎名單,更是一肚子火:當年特為史提芬周(真正大師!有線重播十萬次也有本事吸引人不轉台…)而設的新晉導演獎,侯選名單中竟只有3人(真的是沒人入行?),還包括寫文章1999、拍戲不知所謂的葉念琛——馬評人中並非人人似董驃般懂騎馬的,影評人亦然;至於愛情小品劇本(或專欄),葉先生還未是張小嫻的水準。最後得獎的仲搞笑,竟是吳彥祖!大會不是想告訴廣大的觀眾此兩人能與周星星相提並論吧?

最最最不知所謂的,是杜琪峰的電影竟全軍覆沒?我真的搞不清楚了,當港產片抽走了杜琪峰的作品會是個什麼光景?是的,杜sir從來很少親到領獎(那也只代表在杜sir心目中,香港電影金像獎是垃圾),但當大獎頒給了票房扒街的電影的時候(《父子》好像得數百萬,《我要成名》則忘了),金像獎還是否代表得了港人?還配不配叫得上做「香港」電影金像獎?

是的,香港電影該團結,而不搞既得利益小圈子;電影人要搵食要開飯,而不是做乞兒攤大手板問納稅人拿!(3億呀!!班大種乞兒——如陳大導——昨天還好意思批評政府審批太嚴呢!!!)

是的,可能香港電影人不是臘鴨——臘鴨至少還有食用的價值。

星期日, 4月 15, 2007

無厘頭愛上


早說過了,一個城市、一個人,愛上,真的沒有理由——或者,至少沒有想深究的理由,因為愛上本身已是一種幸福。當然,當目睹心愛的城市人面全非、感覺到深愛的人愈走愈遠,那種隱隱作痛的黯然,卻也是揮之不去——愛的反面從來不是恨,即使愛真有反面,大概會是「痛」而已。

近月愛上的,是Coca-cola Zero,靈堂可樂。當然不因它沒有糖,事實上,近數星期都沒有多少晚睡的安穩,早已輕了許多,又怎會怕肥?如果真的要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喜愛它的名字,代表即使在最愁雲慘霧的場合,亦可以持著可以快樂的態度。

無厘頭嗎?是的,愛上,真的很無厘頭。

星期一, 4月 09, 2007

中國印度誰更優勝?

2002年,高盛推出「金磚四國」概念,指中國、印度、巴西及俄羅斯為世上最有發展潛力的國家。這四國各擅勝場亦各有難處,當中中國和印度,由於同樣人口龐大,早被視為是21世紀最矚目的一對國際寃家。

然而,細心點看,似疏還密的中國和印度雖然邊境相接、且分別高踞人口最多國家首、次兩席,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家。2006年,中國GDP達26,847億美元,而同期印度則只有約8,000億;但是,印度卻比中國擁有更多年輕人口。兩國誰優誰劣,難以說起,可以肯定的是,在可見將來,中印兩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將愈發舉足輕重。

說中國和印度關係似疏還密,除了兩國邊界接壤、同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外,兩國同樣面對龐大的貧農人口問題,為發展造成極大障礙。中國為世上最多人口的國家,人口達13億;印度則緊隨其後,擁有近11億的人口,預計在2050年,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有近六成為農村人口,印度則更嚴重,只有29%人口居於城市。

印度基建不足礙發展
事實上,到過印度的人都會對此有深切體會。和上海、廣州以至成都等中國城市相比,印度商業重城孟買一點都不像國際化大城市的樣子,髒髒亂亂、乞丐滿街,高樓大廈旁的就是貧民窟。

印度政府亦深明此理,並將於今年投下302億美元作基礎建設,大有急起直追之勢。而據世界經濟論壇2005年至2006年全球競爭力排名報告,印度的競爭力排名比中國高,說明了至少在增長競爭力的層面上,前者比後者確有不少優勝之處。

兩國產業結構迥異
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指出,中國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主導,採取投資主導型和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在第一產業,中國早已躍居世界首位;相反,印度的發展模式則為先發展服務業以帶動經濟全面增長,故此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印度則有「世界辦公室」之稱。

從中國和印度在第二及第三產業結構的巨大差異便可看出此點:在第二產業,中國和印度的比是50.9:26.9,可見中國的製造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上幾乎是印度的兩倍。在第三產業方面,中印之比是33.2:48.2,表示印度在服務業上,比起中國有明顯的優勢。

另外,中國經常賬差額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有上升趨勢,印度的同比數據卻有下降勢頭,這表示了相對於中國出口較入口多的經濟結構模式,印度更重國內消費而非海外投資、重內部需求而非出口外地、重發展服務業而非製造業。

財經雜誌《福布斯》引用國際貨幣基金數據指出,中國現時的人均GDP約為7,560美元,而印度則約為3,700美元,然而,印度的年輕消費群卻吸引著無數外來投資者,該國25歲以下人口佔全國總人口逾三分之二,擁有全球最年輕化的人口結構。正當中國的計生政策引起人口老化問題的時候,印度的內需市場以及年輕族群的潛在消費力,正是該國發展的契機。

對跨國企業來說,最理想的市場自然是具高消費力且肯消費的年輕人佔多的市場。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指出,印度民間的實質購買力,去年約有2,210億美元,佔去該國GDP的28%;而麥格理證劵亦指出印度零售業產值約達2,700億美元,但目前滲透率只有4.6%,說明零售市場潛力極佳。

相對於正面對人口老化的中國,印度將有愈來愈多年輕的勞動力,中國則需解決社會福利及退休制度的壓力,人口結構勢成兩國發展前途的關鍵。印稅率高昂 中融資較難 然而,印度的企業利得稅率達35%,令不少海外投資者卻步;剛通過兩稅合一的中國,企業稅率統一為25%,再加上印度零售業結構散亂,開放程度又不及中國(印度在2006年1月才開放外資投資連鎖零售業,惟外資最多持股量卻只有51%),這對外資來說無疑是一個窒礙。 中國市場雖然比印度開放,企業融資卻比印度難。根據世界銀行的「商業環境調查」,中國企業中有80%認為,融資是阻礙企業發展的最大障礙;相比之下,只有52.1%的印度企業有此困擾。此外,現時印度有政府銀行27家,私人銀行25家、外資銀行46家,百多間商業銀行,另有逾4.7萬個非銀行金融機構。 中國的銀行體系則處於未完全開放的階段,中行、工行、農行及建行等國有銀行仍然主導市場。另一方面,印度銀行的商業貸款更平均,當中只有35%借予國有企業,其餘則留作私人、家庭和私營企業貸款;反觀中國,70%的貸款落到國企手中,只有約30%的私人貸款。故此,印度銀行的不良資產及呆壞賬比率都較中國為低。

中印貿易額只及中日八分一
中國印度,邊境相連,面對的困局何其相似,走的路卻大有不同。兩個潛力大國看似密不可分,去年雙邊貿易額卻只有250億美元,只及中日同比數據的八份一。的而且確,兩國皆有眾多難點需要克服,21世紀卻似乎已成為兩個超級大國崛起的舞台。

星期五, 4月 06, 2007

反反吸煙、反偽自由推薦

昨天提到反吸煙者的自私自利與低能無知,今天看到兩個blog談到反吸煙者及民主派的偽善,極力推薦:

1. 都是那些日子
http://thosewerethedays.wordpress.com/
http://thosewerethedays.wordpress.com/2007/04/06/%e5%86%8d%e5%8f%8d%e5%8f%8d%e5%90%b8%e7%85%99/  (文章位址)

2. 蘋果批
http://pieatapple.wordpress.com/
http://pieatapple.wordpress.com/2007/04/06/%e6%94%bf-%e6%b2%bb-%e6%ad%a3-%e7%a2%ba-%e5%8f%8d-%e5%90%b8-%e7%85%99/ (文章位址)

世上沒有乖的巨星

陶傑在專欄中說,祟禎皇帝把抗清的袁祟煥凌遲處死,北京的市民,爭著付錢買割下來的碎肉吃,只因為在那個平庸愚昧、唯唯諾諾的濁世之中,袁祟煥是唯一敢作敢為的性格巨星。

在中國人的社會,人根本沒辦法不唯唯諾諾,因為我們的眼光,都是單一的、祟尚權威的。我們的國家,不容許批評、不容許反叛、

我們的政府,信奉的是權威選擇。一班用阿公錢的隱蛋,會用千百萬個理由禁煙,在茶餐廳、在公共屋邨,不管出發點是甚麼(大眾衛生?不吸煙人士的呼吸權?),出來的結果都不是我們想看到的——街上十來個煙民圍著垃圾桶打邊爐;餐廳不能再用「全店禁煙」或「本店可自由吸煙,不喜吸二手煙者勿進」來作招徠;屋邨阿叔給趕回家對著老婆仔女大抽特抽。不吸煙者卻在歡呼(小弟不吸煙,卻因自由已死歡呼不出來),直指此乃「世界潮流」,低能得以為禁煙便等如不需再吸二手煙,卻不知自己早已成溫水之蛙。

當有一天,一個政府以「國民健康」為由,強行要求國民每天吃一個青椒,煮食不可下超過兩茶匙油;又以保護「大眾清新空氣」為由硬性規定有臭狐者不得上街,我們的地方還能妄稱自由港嗎?

另一班同樣支取納稅人薪金的粉腸,亦正做著相同的事,持著廣管局——又名官方品味評級機構——之名,以小眾的投訴,管理著七百萬人的品味,「捍衛」我們的下一代,不讓他們知曉世界真象;保護我們的年青人,不讓他們因看到了同性戀題材而嘗試「gay gay佢」。

也有一斑偉大的大狀,眼見我們的市場實在太弱肉強食,競爭過份激烈,竟提倡限制工人的議價能力、限制市場的競爭空間,去建造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國——除了法律服務,整個市場都有「公平」競爭。我們不會懂得去懷疑,到底規劃競爭是否公平?

在香港唸書的閣下,不會不記得我們的集體回億——一式一樣的校服、一模一樣的校規、一字一句的標準答案,香港的學生,從來沒有個體,只知道紀律、規則,你要與眾不同,便得承受為制度遺棄的代價。從小學生到中學生,哪一件不是給官僚制度「啤」出來的工業成品?有如此的人,有誰可以說我們的地方會思考,又有誰敢認為創意能在此萌牙?

當我們連一丁點無傷大雅的反叛(例如gel頭返學、在校裙內打底之類)也不給少年人,當不作聲、不駁咀的小孩給讚「乖」,我們的社會,又如何會不唯唯諾諾?我們的眼光,又如何可以不都是單一的、祟尚權威的?

星期三, 4月 04, 2007

[新聲論初稿]大學生投資變順嫂 相關教育必須加強

儘管甫踏入2007年,環球金融市場已因美國次按問題、日元套息等因素,彌漫著不明朗氣氛;但即使市場盛傳中央將有政策出台阻止國企「先H後A」上市,去年底開始的新股熱似乎並沒有冷卻下來,多隻大型新股如中糧控股(0606)、味千拉麵(0538)、碧桂園(2007)以及中信銀行()等先後成功在港上市,並出現多倍超額認購的情況,而認購者中,更有為數不少是尚未有穩定收入的大學生。

事實上,據《新報人》今期所作的調查,近兩成大學生有進行過股票投資活動,部分人更以學生資助貸款進行;而最令人擔憂的,是該批有投資股票的受訪者中,竟只有約三份一表示會自己分析股票後才作投資決定;逾四成有投資股票的受訪者更坦言,對股票投資「不太理解」。

「先求知,再投資」早已成老生常談,然而,卻有比例不少、理應受過獨立思考訓練的大學生加入羊群的行列,以人云亦云的態度投資,與「牛頭角順嫂」及「羊生羊太」無異。我們並不反對大學生應建立投資概念——的而且確,由於美元濫發,現金被通脹蠶食已是預期之事,大學生實有必要及早學習如何保護自己辛勞所得——我們未能苟同的,是同學們對投資持得過且過的態度,以及抱著「搏一搏」的態度去對待股票投資。

宜區分股價及股票價值
股票的意義,乃在於持有股票便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可分享公司增長所得,投資者的著眼點應是「股票價值」而非單單是「股票價格」;歷史亦告訴我們,沒有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可以在缺乏認知的情況下在股海取勝。事實上,在我們的訪問中,確確實實有受訪者說出「中糧控股由於獨市經營中國糧食出口,故此有壟斷概念,搏得過」此等回應(中糧控股主要業務為持有再生能源項目)!此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在顯示出部分大學生對投資的無知及貪念;事實上,《新報人》的調查亦揭示出,本港大學的投資教育,仍大有進步空間。

我們認為,真正的社會棟樑,應具備全方位的視野及常識。當大學生已是認購新股、以至股票交易市場的中堅份子,各大學實在應該認真考慮如何將正確的投資觀念及知識授予學生,以免我們的「社會精英」日後成為大鱷點心。

星期六, 3月 31, 2007

當下

我們都喜歡計劃遙遠的將來,也很愛為自己打算;朋友告訴我,將一切量化,便能瞬即比較出包括「感情」此等抽象概念:以1至10級為基準,1至2為「好感」、4以下為「喜歡」、5至7為「好喜歡」、8以上為「愛」,以此來計算,方是確保來日幸福的保證。

我們會為愛侶過去做過的某些事情而害怕其將來會否重蹈覆轍,甚至會因害怕跟愛心中所愛沒有將來而否定現在,更會為著自己的「幸福」,而跟早已沒有感動的他繼續。我們都忘了,我們根本沒法知道下一分鐘會不會被寫進死亡筆記——因心臟麻痺而死,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個「當下」,每一剎那,都是永恆。

人終歸寂滅,「我」相對於世界何其渺小?抱著仇恨記掛著過去計算著將來,是何其的愚蠢?人既然改變不了過去,卻竟然妄想可以掌控未知的將來,更可笑的,是忘了當下所種,正是明日之果。面對著煩人的父母、吵嘴的情人,為何就不可以說句我愛你,而強要鼓著一口氣,甚至說「過唔到自己」?

佛說,苦乃為人生本質,惟有放下,才可放下。

林夕說,理想很遠,莫讓近在咫尺的深愛在等。

也許很難,但,就在當下。愛一個人未必需要即時擁吻,但可能就是一句說話、一語關心,便足以一世刻骨銘心。

星期二, 3月 27, 2007

Thanks a lot

愛情從來不是一個自由市場中的公平交易——但只要看著深愛的人終於笑了,笑得開懷、笑得眼淚也掉下了,我會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那一剎,就是永恆。

謝謝你。

鳳德樓 last day

鳳德樓最後一天經營,各大傳媒紛紛以「集體回憶」的筆觸,協助食古不化的酒樓老闆控訴領匯。鳳德樓負責人更又籍機狠批領匯「無情」、「妄顧社會責任」;有報導更籍訪問街坊,指責匯不近人情。(赫然發覺,此篇報導竟是保守得要命的惑仁上手採寫,難道娛樂版的歷練就沒有令她open-mind一點?)

在奉行資本主義的社會,商業機構所謂的「社會責任」,就是確保股東獲得合理回報,而不是令經營不善的既得利益者苟存。事實上,領匯的做法,根本沒有損害消費者的選擇——早已有報導講過,鳳德樓就如老人俱樂部,亞婆亞伯一人叫一籠叉燒包(小點)坐一個上午,高消費力的客人卻早已去了7樓的新酒樓。

不過,領匯的回應卻有點不近人情。該公司指,同一商場的新食肆經營者會招聘110人,連同位於7樓酒樓的員工人數計算,兩間酒樓共聘用260個員工,比之前經營者的員工總人數多三成。這根本是徹頭徹尾的效益主義——我打破了員工的飯碗,卻製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但是,當閣下光顧過某些屋邨酒樓,便會同意,某些人是沒有資格霸著飯碗的。時代在變,仍天天把「我後生嗰陣……」、「我入行嘅時候……」掛在口邊,拒絕隨時代巨輪轉的「老屎忽」,有何資格一邊控訴現今集團「規條多多」,一邊指責他人「打破飯碗」呢?年齡本來有經驗的優勢(尤其是飲食行業,平固然好,但經驗亦極重要),但拒絕跟上時代,便只得被時代淘汰——莫道時光不等人!

作為一個記者,又或是所謂「為基層發聲」的「知識份子」,是不是該去真正了解一下基層(例如飲茶時不要只掛著看報紙、或討論《資本論》;又或是別顧著做補習兼職,去酒家試試「炒散」),從而思考到底誰才可以幫到他們呢?

星期五, 3月 23, 2007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Reinhold Niebuhr

星期一, 3月 19, 2007

生兒育女

http://www.esnips.com/doc/f7fdf364-aa7b-43eb-85c8-171b90b9c2a1/hkphonegirl

(建議download來聽,因流量過高)

朋友飯局,討論生兒育女的問題…聽了這位未來社會棟樑的故事,真的沒有了養育孩子的信心。虎虎儘管一天睡二十小時以上,也較此位女孩更適合作兒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