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8月 20, 2007

中國與印度

著名評論員李怡先生在《蘋果》發表文章,藉印度獨立60周年,讚揚印度作為世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是新興國家典範;而相對於一黨專政的中國,「民主道路」才是正途,而「印度的實踐卻證明,不同的種族、宗教,可以在民主制度下,以自由、包容的精神和平共處。印度從沒有追求一致,從無向不同宗教或少數種族地區移民以追求『統一』,印度只是一直在進行整合,卻不是同化。」

姑勿論李怡先生有否弄錯了新任印度女總統的身份(李指印度早前選出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是桑妮亞.甘地,即拉吉夫.甘地的遺孀;而事實上當選的是多年來效忠尼赫魯家族的帕蒂爾),他顯然希望籍比較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去突顯世上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之優劣。

的而且確,正如李及《經濟日報》的曾廣標先生所言,印度的民主制度及政黨變更,的確值得中國學習。但論到對世界開放以及自由貿易,印度相較於中國簡直是兩個極端。

先不討論種性制度遺禍及貧富懸殊此些不公平問題,印度有超過500個土邦,宗教、種姓、語言、種族和地域觀念極為分歧,更沒有一種語言可通行全國,美其名這叫尊重保育不同文化,但事實上卻令印度亂七八糟,更造成管治上的困難;相對於在中國以普通話統一全國,發揮了不同地域的優勢,不同種族的人民才能達致真正融和。(此所以西方各國掀起了學漢語熱潮,卻鮮有大舉學印語的——究竟哪一種才是印語?)

與印度人打過交道的人也知道,印度人原則性十分強,他們極抗拒外來事物。在全球化的大勢之下,印度仍處處阻撓外資零售商進入市場,連世界最大零售商Wal-Mart,也要以合資方式才可打入該國,更只能經營批發業務。此舉名為保護國內小商人,事實上卻正正阻止了本土企業發揮自身對本土市場認識的優勢(反全球化人士總以為「萬惡」的Wal-Mart及McDonald等可憑文化霸權統治全球,更以為第三世界的貧窮乃由雀巢等企業一手造成的,而韓農當然是因為歐美大國補貼農產品而跳海了),阻慢了這頭「沉睡的大象」的腳步。正因如此,早前怒罵中國聽眾講手機的商品大王羅傑斯才對投資印度有保留。

陶傑說印度官員外巡的座駕,不坐外國入口的平治,坐本國製造的小房車;印度的政府機關,規定不到攝氏32度不開冷氣,只用電風扇(單是想想已熱到hihi);印度官員都穿麻布的民族傳統服,一點也不崇洋媚歐,一身LV和江詩丹頓名牌(但西裝或是中山裝又有何不好?),「印度10億人的民族心理相當平衡,印度獨立60年,憑此一點,即可自傲於世界的貢獻。」 但不要忘記,印度有一個A貨荷里活(Bollywood)、印度的賤民(即使種性制度早已在法律上廢除)沒有向上爬的階梯、印度有一大堆能操流利英語的勞動人口,但有更大堆的文盲人口。

是的,印度與中國走的是兩條道路(尤其在政治上),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中國正在步步為營的向世界出發,印度卻在靜候世界向她招手。的確,中國的一黨專政絕不是長治久安的「穩定」法門,但印度的混亂及封閉,卻半點不值得羨慕。我們讚頌民主,但請不要忘記自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