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08, 2007

水浸陷阱

晨早,某大標榜「理財創富、專注為你」的銀行打來。

銀:「喂,唔該韋穎莎小姐。」

我:「我係!」

銀:「韋小姐你貴為我地銀行既特選客戶,而家我地有個優惠比番你…」

我:「…(未及回應)」

銀:「(大意)…blablabla…韋小姐你只要用我地銀行既兌現信用額分期服務,由於你身份尊貴,將毋須繳付利息…」

我:(心想)「咁荀?」

銀:「…而只需每月付出少許手續費…」

我:(心想)「妖!」

銀:(圖借羊群心理拉客)「好多客都借來投資,又或者用返係其他用途架…不如而家同韋小姐你對返少少資料先…」
(that’s why我咁憎sale屎,我有話要啦咩?焗我呀而家?)

我:「你實際年利率係幾多?」

銀:(不防有此一問):「我…幫你睇返先…係…11.5%…」

我:「哦,我暫時無興趣。」

銀(本著「sale屎天書」的教導):「可唔可以了解返咩原因呢?」

我:「咁貴息,咪嘥我時間!」(立即cut線)

近年由於銀行水浸,各行紛紛用盡方法「排洪」。其中有銀行想出讓客戶將信用額「現金化」,即以一個特惠的息口,讓客人提取信用額使用。這個方法的好處是成功率高,只要僱用一班part-time sale屎,cold-call既有客戶,便大有機會做成生意。

當中部分銀行竟將利息化為「低廉的手續費」,且可分期還款;又或標榜「每月平息低至零點幾幾」。部分不識信用卡運作的人士,便以為此類貸款為「平錢」,甚至借作投資。

市面上的私人貸款計劃眾多,事實上,借貸的成本不能以所謂每月平息來計算,應以「實際年利率」來衡量。銀行及財務機構間的私人貸款利率差異極大,實際年利率由最低9 厘多至可高逾50厘,兩者比較,高出幾近5倍!一般人誤以為每月平息1厘即相等於年利率12%,實際上不計其他額外費用,每月1厘平息已相等於實際年利率 23.7%(即超過2分)!平息換算成實際年利率需要運用一條頗複雜的財務運算方程式計算,簡易轉換成年息可嘗試用 「平息(每月計)×還款期(月)×1.9」 的換算公式計算,得出的結果便是實際年利率。

因此,這家標榜「理財創富」的銀行,指有客人借此類錢來投資,只能說明其客人「笨7」,而絕不能imply不借此類錢的人「落後」。以早上的例子為例,借錢的成本是11.5%,再加通脹3%,共14.5%;哈佛大學的投資基金年回報約為16%,資優少年惑仁的投資組合則約15%-16%,換句話說,借此筆錢所得回報僅約0.5%!比劉盈網上賣配件的2% mark-up還有所不及。

事實上,要借錢投資,有大把途徑:新股孖展約3.5%至7%不等、股票抵押透支年息約P + 2,即約9厘。下次再有此類電話打來,緊記問其實際年利率,以免誤墮銀行的水浸陷阱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