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11, 2008

權力制衡

特首曾蔭權日前就招聘副局長以及政治助理所引起的混亂表示歉意。然而,不可改變的是,納稅人仍然要每年付出數千萬,予曾特首培訓「政治人才」,當中更包括一名非中國公民(如果該政治助理擁有特區護照而堅持不棄新加坡護照,則她便屬不容許雙重國籍的新加坡之罪犯了);除此之外,曾特首更堅持,副局長以及政治助理的國籍規定符合基本法,未來亦會沿用有關做法。

當然,作為特別行政區長官,曾先生的講話又豈會毫無道理?他在記者會中便提到:「事件值得市民再作思考,因為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

思考甚麼?筆者認為,可不妨思考一下,我們的冷漠,是否能解釋為何曾特首可肆無忌憚地用公帑培訓其「又食又拎」的權力班子——即使面對輿論一面倒的攻擊,亦只草草道歉,企圖就此了事。

據去年正式選民登記冊的數據顯示,本港有約330萬名合資格選民;而根據入境處資料,本港原來有約460萬人合乎資格,可登記成為選民——換句話說,有130萬人,即約兩成八人,因各種原因放棄了投票此一公民權利。

撇開那130萬「棄權人士」不談,該330萬名合資格選民又有否好好利用制度賦予他們的權利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據選舉事務處的數據顯示,2004年的投票率僅有百分之55.6;2007年的區議會投票率更只有不足四成,亦即是說,去年區議會選舉中,有近200萬人沒有享用其投票權利。

是的,你可以說,特首可不是普羅大眾有權選出來的。但別忘了,權力來自選民手中選票的立法會,亦是權力制衡的一部份,而假如作為選民的你我,放棄了這個供給權力的權利,又可以說服誰我們已準備好普選行政長官?

2003年「七一遊行」,50萬人上街,間接促成當時的特首董建華下台;但隨著經濟好轉,「七一」以至爭取普選的遊行人數年比年少,我們是否慢慢相信「權力沒有制衡,才可令社會更有效率」的歪理?

權力,令人腐化;絕對的權力,自然帶來絕對腐化。當一個政權的權力來源非來自人民、當一個當權者掌控無可制衝的權力、當一個社會只沉醉於當權者帶來的經濟效益、當一班公民自願放棄本已不多的權利而選擇沉默,我們實在找不到當權者不對公共資源予取予攜、為政者目中仍有人民的理由。2008年7月1日,作為「沉默大多數」的你可以不走上街;但九月立會選舉,請作為選民的你用你手上一票,提醒當權者,權力並非毫無制衡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