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以往,今年的七月一日,在三十三度的高溫下,數萬名市民頂著頭上艷陽,走上街頭,各自表達對特區政府的訴求。
的而且確,不論是警方的兩萬餘、學者的三萬多,又或是主辦單位的七萬幾人,今年遊行的人數與過去數年比較都不屬突出,較主辦單位以至坊間流傳的政府預期亦大相逕庭,可這又能否一如部份評論解讀般,是由於政府紓困措施奏效,令民怨不深所致?
不論左中右媒體的報道,都指今年的遊行最大共通點是訴求多元化,因此遊行人數少也許可被解讀為民怨不如03年深,但訴求之多、其範圍之廣,對特區政府而言卻早已是一個警號。
面對如今局面,如惑仁般在殖民地時代長大的香港人不禁要問:「特區管治團隊,不是以前公務員精英為骨幹嗎?為何竟至如斯田地?」事實上,正正由於特區政府高級官員由前公務員及親北京人士組成,其思維模式便順理成章承襲了兩者缺點。
是的,香港公務員確是以具效率及廉潔見稱,可英式管治的官僚作風,卻同時是香港公務員的「優良傳統」,「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早已成了坊間對公務員的戲謔。
對決策高層官員來說,這種「優良傳統」自是更上層樓。看看環境局在面對環保呼聲時,著力打壓膠袋羸取掌聲卻懶理不織布袋對環境影響;而面對空氣污染時,為顯示政府「做咗嘢」,推電動車(然而其實即使電力的生產過程亦會污染空氣)的同時卻隻字不提珠三角工廠如何毒害香港環境;又看看政府如何回應迪士尼樂園面對上海同宗的競爭?當然是自吹自擂政府如何捍衛納稅人利益啦!
再看看政府面對塌樹壓死人怎麼做?一如「做咗嘢架啦」的思維,當然是立時成立一個「樹木管理辦事處」,好好研究一下如何防止同類事件發生了。而為免社會有批評的著力點,並顯示政府「有能力、有決心」,這小組自是由政務司司長來擔當了。
至於經濟環境差,就業市場人浮於事,以致民怨沖天嗎?特區的偉大問責官員自是「身先士卒」,減去那可有可無的百分之5薪金,以顯示政府在與民共渡時艱之上「有做嘢」了。
政府在「回應社會訴求」上,早已到了一個走火入魔的地步。從前公務員所做的,大概只會是最保守、最不可能犯錯的方案——以公務員的語言來說,就是「平衝各方利益」;但不知從何時開始,當「平衝各方利益」早已不能與時並進了,特區政府開始重視社會輿論,開始搞「新聞統籌」了,所有政策推行時的出發點,就成了能否令社會覺得「政府有做嘢」。
有此思維,意味政府根本毫無施政理念,所謂的以民為本,慘成了以輿論為本,箇中最重要的原因,乃因政府施政不得不迎合社會需要,然而其權力卻是由中央政府所得,絲毫毋須理會人民。退一步看,今年的七一遊行似乎有無限訴求,然而其中心主題——「普選」卻又豈無道理?是的,說普選不是靈丹妙藥的大有人在,可唯有權力來自人民,香港才有可能由一個權力穩握在手、毋須天天擔心輿論的政府管治。政府一日不在普選問題上「做嘢」,官員一日都要為七一前降溫而疲於奔命、一日都要在輿論面前提心吊膽地「做左嘢」。
1 則留言:
絕對贊同. 特區政府官員毫無理想, 見識敷淺, 底子薄弱, 被阿爺牽著鼻子走, 做事但求短期討好民眾, 見步行步, 罔顧社會長期福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