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3月 23, 2009

廚子

第712期的《飲食男女》很值得一讀。

一向很喜歡讀人物專訪,由唸書時的教材、至順手拈來的八婆雜誌,一篇將人物寫得有血有肉的人物專訪,總是叫人愛不釋卷。

這期《飲食男女》最吸引人的,正正就是那幾篇「隱世廚神」人物專訪。

雖說是飲食雜誌,但美食在文章中,僅只擔當點題角色,一道法式海龍王湯、一味燕窩鳳翅,背後主事者,來頭自是不小,而當中成就,可非一朝一夕得來,一個個的故事,來自紮紮實實的功架,文中人物,在在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

廚房佬、廚師,同一種職業,卻代表說出來的人,對廚房主事者的態度,而這主事人如何對待他的職業,亦決定了他的成就。文中人物,沒有一個是生來富貴,共通點都是生活迫人,沒選擇之下只好悶在小廚房,練就堅實底子:有不甘相信天下之大就只有廚房,步上廚房樓上的日語學校,從此帶領粵菜走入日本;亦有早於市區一手400呎單位仍售30萬元的年代,已賺得七位數字身家的私廚,因相信「家有千金不如一日一蚊」,永不言倦每朝親上菜市場;更有咬緊牙關許勝不許負一氣呵成考得國家一級大廚資格,卻為創作自由躲在池畔小館的廚子。

飲食行業就是這樣,不論科技如何進步、時代如何變更,管得你全球一體化、什麼fusion,任你更有天份,「積累」才是成功的必要元素,紮實的根底,來自經年累月的堅持,從來沒有捷徑。汆水的炒青菜、拉油的煎豬扒,從前廚子不屑做,今天也不應是王道。

星期三, 3月 04, 2009

誰才是「搞事棍」

政協常委何鴻燊表示,贊成澳門當局拒絕香港議員及學者入境的做法。他說,澳門政府做法「非常正確」,因為這批都是「搞事棍」,又說零三年五十萬港人上街反對特區政府就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正是這批「民主派及親英派所為」。

是的,或許在何先生眼中,所有對當權者作出異議的人,都是搞事者;大概在何先生眼中,澳門較之於香港,有著絕對的優勢,因為澳門只容得下一種聲音、單元價值觀。

當然,何先生有其思想以及言論的自由,但何先生又有否想過,澳門當局拒諸門外的,不僅僅是一批他口中的「民主派、親英派」,澳門政府事實上正與同一個國家中另一個地區的人民為敵?

不是嗎?單就去年底,澳門就廿三條立法之時,便曾一口氣拒絕十名泛民立法會議員進入澳門,這十名議員,位位都是經歷選舉洗禮、實實在在由香港人去選擇、身負一個法治社會的立法重任的民意代表,澳門政府在未有作出合理解釋的情況下,便對港人的授權代表下逐客令,這不是侮辱港人又是什麼?

踏入零九年,澳門更變本加厲,除了「一如既往」拒絕民主派議員入境,連本港的新聞工作者——南華早報記者王智強先生亦「無面俾」,甚至乎曾跟民主派接觸過的學者都不得其門而入,更不要提一月份的九名社民連成員了,上述每一個人,容或曾向當權者表達過反對意見,但每一位都是香港人的一份子,而在文明社會,記者代表著大眾聲音,學者亦擔當了知識份子的角色在,兩者都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動力,又哪裡是什麼「搞事棍」了?

大概何先生不明白,世上誰人不求安穩生活?誰又想連過鄰近城市吃豬扒飽的自由都沒有?然而,當面對公義被踐踏、權利受侵犯時,自然便會有人站起來對當權者說不,這些「說不的人」可不是何先生口中的「搞事棍」,而是維繫社會權力平衡的力量,零三年參與七一遊行的五十萬人,正正便彰顯了這種力量。而真正的「搞事棍」,是像何先生以及澳門政府般一邊擁抱權力、一邊侮辱群眾的當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