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大概總會令人泛起不快的鬱卒。
跟一位朋友閒聊,說起她課餘時需補習兼職,日子無聊得荒了。
另一位擁有一份薪高糧準人人妒忌的友人說,工作悶得荒了,很想很想quit了這份工作。
也有一位朋友說,很羡慕惑仁可「學以致用」,幹回本科的工作,自己的工作卻跟所學沒半點關係。
三歲以後,人便有了煩惱,「求不得」更是佛家八苦之一。惑仁不知如何回答友人的問題,也當然解決不了他們的煩惱。惑仁的信條是,有得做,便是福,忙得透不過氣,也別忘了感恩。
人一定要有所追求,不一定是高薪,也不一定是厚職,追求的可以簡單如明天做得比今天出色,正正就如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中最上層的Self-actualization(自我實現)。是的,知足常樂,但甘於平凡是福氣,安於平庸卻是愚蠢至極。
到MKU跟友人拍畢業照。惑仁極愛母校,也proud of母校,友人要求一同穿畢業袍同往MKU拍照,當然恕難從命。現場都是以往唸foundation course的同學,不知怎的,總覺得與他們遠了(雖然一向也不是朋友),傻笑的仍是傻笑、hyper的亦是hyper、賭馬的照舊戴著耳機,大家全沒半個共同話題,主角嘛…男人老狗,穿起畢業袍,結著領帶,執著個「畢業公仔」,大概因為「人有我有」吧。(還好不是花!)
根據惑仁信奉的80/20理論,社會上只會有兩成的羸家,而八成的輸家都以為自己是那20%羸家。輸家(80% majority)的共通點是害怕做minority,當發覺自己的行為品味思想與旁人有所出入,便立時坐立不安,然後馬上轉變;還有,majority不會問「why」,而只會問「how」,周遭定了一套規矩,80%便會去做,不會問。
朋友問我如何改變自己不再平庸,我答「不知道」(誰叫你問一個凡人?)我倒想問,何不想想為何人要慶祝生日(和為何情人節要去晚餐)?人為何畢業要抱一隻毛公仔(或花,即使閣下是男人)?為何必有人能成功,那個卻不是你?人有太多可以問的問題,當人不求甚解,當人放棄了問的權利,當人選擇了因循的道路,當人只懂問為何自己不及人,人便平庸——因為某程度上,那人會連每事問的好奇小孩也不如。
剩下那位,惑仁一直也說,職涯從來也是積累,從來也沒得急。能一步一步安然走來,不是很值得高興嗎?都說成功的人從來不會是乖小孩(當然logic上來說,壞小孩不一定成功),惑仁深信,定會看著她慢慢高飛。
可以實實在在地經歷生命,已足夠讓人再三感謝上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